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據最高檢網站7月22日消息,原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文才(副廳級)涉嫌受賄罪一案,由朔州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此前,張文才因嚴重違反黨的組織紀律、廉潔紀律,構成職務違法並涉嫌受賄犯罪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就在張文才被“雙開”前幾天,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臧鳳軍的黨紀政務處分也被公開通報。今年4月,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莫佳勝,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吳萬敏同日被開除黨籍。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名職業院校領導幹部接受審查調查或受到黨紀政務處分。作為國民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任務的職業院校頻現腐敗案件,其背後暴露出的任性用權和監管缺位問題不容忽視。
“靠山吃山”,熱衷權力變現
據統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19年以來通報查處的20多位職業院校黨員領導幹部中,大部分是黨委書記、院長。作為院校主要負責人,他們的腐敗行為不乏特點。
職業院校因其教育類型定位,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時隨著近年來擴招和教育投入的加大,校園基建規模也越來越大。這些與社會關係比較密切,資源和權力相對集中的領域,成為一些院校領導幹部“靠山吃山”、上演權力變現戲碼的“舞台”。
“將公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是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秦國傑通報中提到的典型問題。其擔任原臨汾地區衛校、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負責人20多年裡,在承建工程項目、銷售商品、聯合辦學、資金結算、職務提拔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650餘萬元。
學校相比社會相對封閉,少數領導幹部因此熱衷於權力剛性支配,人事權便是其中之一。
海南省旅遊學校原校長馮樹祝在教師招聘和幹部提拔任用等方面收受賄賂達500多萬元。“為了謀取私利,馮樹祝私自將聘用工劃為長聘和短聘,借機收錢斂財。”海南省紀委監委辦案人員介紹,簽訂哪種合同只看是否提前“打點”,凡是送過錢的就簽訂3年一聘的長聘合同,否則就只能簽短聘合同。
無視組織紀律的還有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馬洪軍,他在收受委托人賄賂後,不僅將招聘落選人員聘為外聘人員,還承諾“找機會設崗位”將其調入學院工作。
記者梳理被查處領導幹部簡歷發現,職業院校主要負責人很少交流至其他高校繼續任職,多數在崗位上長達十幾年,甚至“一站到底”。這樣的環境下,一方面容易陷入人情陷阱,形成利益集合體;另一方面會產生惰性,在工作上缺乏進取精神,容易隨波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