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秋風漸緊,又到了吃蟹的時節。
10月22日,上海名蟹之一的鬆江“黃浦江大閘蟹”正式開捕。今年的大閘蟹要比往年晚上市一周,不過成蟹的“身板”更大,品質更好,產量穩中有升。
今天一早,在上海市規模最大的河蟹養殖基地——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忙著起網收蟹。一只只青背白肚的大閘蟹,肉厚壯實,活力十足。“公蟹六兩三,母蟹五兩四。”工人抓取幾只剛出水的“大個頭”過稱,數字喜人。
“今年‘四(兩)公三(兩)母’的比例保持在85%左右,五(兩)公四(兩)母更大規格的蟹也達到50%左右。”合作社相關負責人顧怡介紹,合作社1000餘畝的蟹塘,今年將供給市場共計10萬公斤的大閘蟹,產量要比去年增加10%。
相比往年,以黃浦江大閘蟹為代表的地產蟹整體“身板”更大,產量穩中有升。上海市河蟹產業化體系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稱,品質產量的提升歸功於良種良法。相比往年,今年的河蟹養殖進一步優化了種源,同時,水草種植等塘間管理技術進一步成熟和優化,因此成熟河蟹的個頭更大,帶動產量穩中有升。
今年的黃浦江大閘蟹有些姗姗來遲,上市時間比去年推遲了一周。合作社負責人郎月林介紹,基地出產的“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素來不搶早,要等到成蟹自然爬塘,品質足夠好的時候上市;而今年因為前期氣溫偏高,入秋較晚,上市時間還更要晚些。“因為要等到氣溫降到20℃以下,蟹運動量減少,才到‘貼秋膘’的時候,經過十天到半個月,性腺發育更成熟,蛋白質含量增加,才能膏黃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