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在煙火氣中觸發詩意靈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0:47:39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光明網社評,從寫作生態而觀,當前的詩歌現場呈現出日益開放的格局,詩人們積極介入現實,廣泛謀求與時代的對話。他們在想象的廣度和思想的寬度上持續掘進,勻速發力,既將“個人化寫作”的精神落於實處,又為新詩境界的提升孕育著生機。以河北省作協主辦的2022年第1期《詩選刊》雜誌為樣本,正可窺一斑而見全豹,把握當下詩歌創作的整體特色。刊物選取了活躍在詩歌現場的主要詩人作品,尤其為特定地域的作家和網絡詩歌社團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同時兼顧追求藝術包容性的辦刊理念,有意讓不同代際的詩人聲音交互呈現,使刊物內部形成多重音響的開放景觀。深入詩歌的字里行間,明顯能夠發現詩人在社會倫理、詩歌地理、傳統文化等視野維度中的想象力轉換,感受到抒情者各臻其態的精神脈動。

  “及物”寫作與倫理精神的融合

  曾經,遠離具體的生活語境,走純粹的心靈化和技術化路線,為不少詩人所迷戀。然而,沉溺於自我經驗而疏遠現實,甚至將現實異化為個體存在的對立物,便放棄了與現實的對話機制,也阻滯了詩歌和讀者溝通的渠道。21世紀以來,寫作者大都選擇從生存的實際出發,他們以“及物”觀念為支撐,將生活中的物象抑或事態視若想象力的來源,在觀察生活的視角、轉述現實的技藝等向度上謀求突破。《詩選刊》的入選作品,均彰顯出這種“詩”與“物”之間愈發緊密的觀念聯絡。

  如張執浩的《彈指》:“當年緊握的拳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鬆開/不知不覺中身邊的事物/都變成了親密的戰友。”詩人以素樸真誠的情感撫摸“身邊的事物”,心靈向生活全面敞開。霍俊明的《水梯》則採用靜觀的視角,專注描寫一個“鋁合金的梯子”。它被人遺忘在高原的湖泊中,尋找自己的“安身或葬身之所”。具體的敘述情境,寬闊的想象視野,使讀者可以穿越意象的細節,從對“梯子”的觀望走入對人類命運的反思。“梯子”究竟是代表了離群索居者的孤獨,還是年邁者的悲涼,抑或是人類對回歸自然的向往?智性要素匯入詩人對“物”的凝視過程,延伸了抒情主體的想象維度,也拓展了詩歌的意義空間。

  今天,多數詩人在敘寫生活現場時,不再拘泥於對事態的奇觀式呈現,或是對荒誕氛圍的刻意營造。他們大都採取詩評家陳超所說的“用具體超越具體”的想象方式,將時代的核心主題納入詩歌,使自我的詩性感懷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如劉穎的《麥子與麥子》中,抒情者眼中的麥子是“一心一意的植物/面容端然,暗地里移動節氣”,而村頭的教室里也有“一些麥子在光芒里行走”,那是“眼睛清亮,有莊稼的表情”的學生。當“窗內的麥子”與“窗外的麥子”一起蕩漾時,世間便多了一道“優美的輪廓”。“麥子”蘊含了令詩人神往的精神境界,它是生命力的象徵物,同時對應了他者的生命存在。這裡的“他者”,正是像麥子一樣成長,充滿了青春氣息的鄉村學生。門窗“內外”的麥子共同舞動,明喻了詩人對自然生態的歌頌,對幼小學童的關懷和對農村教育的眷注。作家以社會倫理意識觀照鄉土,體現出詩歌的私人性表達與公共精神的統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