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1:36:49


“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道,以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村西頭,最後一批蘋果剛運走;村東頭,大棚草莓就要準備上市。在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溝北村,當地產業多,村民一年四季都在忙活。最近,村裡還築巢引鳳,由雲南一家農業公司幫助種下第一茬櫻桃苗。“市場需要啥,我們就種啥!”村支書李存才有主意,“還得補全供應鏈,把包裝發貨全流程都搞起來。”

  改變來自改革,改革激發動力。2017年,溝北村開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完成清產核資、股民身份認定、股權設置、折股量化等工作,讓340戶村民以土地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原來的“綹綹田”“褲帶田”被整合成片,農民被有效組織起來,蘋果、紅提、櫻桃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以前,溝北村村集體年收入只有2萬元;近3年,村集體實現淨利潤147.6萬元,為村民分紅76.4萬元。

  不只是溝北村,合陽縣許多村莊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正在茁壯成長。席家坡村新建全自動化養殖場,李少純成為第一個以技術入股、拿上年薪的村民;為解決集體資產薄弱、資金匱乏等問題,甘井鎮建起鎮級集體經濟聯合社,吸引650萬元投資,建設養鴨基地並陸續發展出鴨餅廠、飼料廠、農肥廠等產業鏈;皇甫莊、南溝等4個村,自發組建跨村農業專業聯合社,打造農特產品品牌。立足農村實際、產業實情謀發展,引導村民換思路、找新路,一系列新的經營業態和合作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引擎,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為規模經營提供動力,是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要認識到,農民對改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因而在以改革促發展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經營與收益的關係、生產與市場的關係,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要素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只有不懈探索、持續創新,矢志深化農村改革,才能釋放更多制度紅利,助力農民找准致富路。

  以改革助推鄉村振興,既要加快補齊“三農”短板、夯實“三農”基礎,又要提升公共服務、集聚公共資源。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水、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投入、重點傾斜,為農村產業提檔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幹事創業的基礎條件不斷改善,農村更加需要貼合生產需求、貼近發展要求的下沉資源。為此,合陽縣前不久建立一支縣級農機專業服務隊,農戶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支付一定費用,獲得從下種到銷售的全流程服務。實踐表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向改革要動力。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想辦法、下功夫,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資源要素流動起來,促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才能讓農業生產更自信地面對市場。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找准改革發力點,廣辟途徑、綜合施策,開拓創新、久久為功,我們一定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