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共同富裕須得“富腦袋”“潤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22-02-05 09:31:22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豐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各地鄉村文化館著眼農民需求,推出一大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一系列惠民便民服務,提振了農民精氣神、增進了百姓獲得感,讓基層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得到充實和升華,發生了由內而外的深刻改變。

  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當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振興鄉村,不僅要看農民口袋裡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風貌怎麼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神經末梢”,基層文化館在開展公共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推動各地文化館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涵育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讓廣大農民朋友以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精准對接百姓精神文化需求,豐富農村地區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隨著絕對貧困的歷史性消除,鄉村產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腰包鼓了,對精神文化、生活品質、美好環境等的需求越來越大。“十四五”時期,針對基層群眾不斷豐富不斷升級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精准對接、按需配送,從關心“有沒有”“夠不夠”,到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供給內容豐富、意蘊深刻、浸潤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服務,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近年來,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廣場等設施也更加健全,但一些地方有設施沒人用、有場所沒活動等問題還不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需要配備好硬件,更需要配置好軟件。當前,需要加強機制建設、完善服務網絡,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多更好地走進農民的房前屋後、田間地頭,以常態化長效化服務更好滿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巧借數字化手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往不少地方鄉村文化館注重線下演出、展覽和培訓,如今應適應數字時代的新趨勢新要求,積極推動線下資源數字化,加大線上數字文化資源開放共享,著力提升公眾參與度、服務覆蓋面,解決好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米”的問題。比如,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建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資源庫、數據庫以及數字博物館,開展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網絡展覽以及相關技能線上培訓,以慕課、直播等多種形式,把中華優秀農耕文化“種”在百姓心間。此外,還應統籌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數字化、網絡化發展,加快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互聯互通。

  發揮文化善治作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我國農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村民之間相互影響很大。這要求鄉村治理採取符合農村實際、契合農民特點的方式方法,發揮典型和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注重寓教於樂、寓教於事、寓教於行,把中華傳統美德和現代文明觀念轉化為農民群眾的行為習慣和準則。在這方面,鄉村文化館既是平台也是載體,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道理、講成就、講政策,增進農民群眾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近年來,農村陳規陋習仍未完全改變,既是社會風氣問題,也與一些民生短板有關。比如,厚葬薄養反映出農村養老保障和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年輕人面臨出門打工與回家照顧老人的兩難困境;高價彩禮反映了當前農村青年擇偶選擇面窄、婚戀服務不健全等現實難題。對於這些百姓“急難愁盼”問題,應採取務實有效辦法。比如,幫助農村大齡青年提高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拓展交友交際信息渠道;通過藝術形式,倡導和弘揚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大力倡導優良的家規、家訓、家風,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遏制攀比低俗等消極文化傳播。

  此外,還要積極培育扎根農村的鄉土文化能人,支持他們發掘鄉村本土文化資源,助推優秀戲曲曲藝、民間文化等的傳承與發展,推出一批具有鄉土特色、貼近農民生活、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把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納入規劃,建設富有創意的村史館、文化廣場、特色博物館、創意圖書館、鄉村客廳等,提升鄉村社區文化品位,彰顯鄉村人文之美。最為重要的是,增強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文化傳承創新的動力和活力,讓美麗的山水充滿靈氣,宜居的鄉村更加文明。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樓俊超(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項目團隊:記者 張勝、張文攀、王建宏、高建進、張國聖、李慧、王斯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