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2-01-13 08:49:55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理論源於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新時代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區域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深入理解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創新

  區域發展對一國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和整體競爭力會產生直接影響。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部分區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的思路: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區域發展差距是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造成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結合新的實踐要求提出了包括協調發展在內的新發展理念,形成了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圍繞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一些新特點,如,“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這些新特點,同樣也體現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區域經濟發展不再僅追求經濟數量上的積累和增長,而是追求多個層次的全面協調發展,更注重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性、系統性與可持續性。總的來說,其理論創新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堅持人民至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通過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堅持人民至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尊重客觀規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實踐經驗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只有對區域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科學的認識,才能更好地破除資源流動障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並向優勢地區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發揮比較優勢,切實做到因地制宜。一方面,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著力培育原來就具備的優勢,承載更多產業和人口,發揮價值創造作用。另一方面,生態功能強的地區要得到有效保護,創造更多生態產品。同時,要考慮國家安全因素,增強邊疆地區發展能力。

  完善空間治理,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和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主體的功能定位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不同,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就應當有差異。因此,要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地區等制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准施策,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