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量化指增”基金遭遇業績寒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14:35:17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今年以來,伴隨著A股市場的階段性走弱和市場成交量萎縮,過去兩年資管行業“另類明星”量化指數增強策略基金遭遇業績“寒潮”。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私募機構、托管渠道、代銷機構等多方面綜合調研了解到,量化指增基金本輪業績集體回撤不僅是由於中證500等對標指數下跌,背後還有風險過度暴露、高頻賽道過於擁擠等多方面深層次原因。

  風險過度暴露

  業內人士介紹,指數增強產品的長期收益一般由基準指數(如中證500、滬深300等)漲跌帶來的貝塔收益,以及由量化選股等帶來的阿爾法收益兩部分組成。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調整,貝塔負收益直接造成了絕大多數指增產品較難“浮出水面”。

  而在超額收益阿爾法方面,來自國內某大型銀行私募托管部門的數據顯示,在1月3日至2月18日的總計6個交易周內,托管在該行的28家中大型量化私募機構有5周的平均超額收益率為負值,其中不少明星私募旗下產品出現單周跑輸指數超過3到4個百分點的情況。

  對於背後的原因,上海某量化私募負責人表示,以規模占比超八成的中證500指增產品為例,目前中證500指數500只成分股分布在107個申萬二級行業,底層策略和風控要求比較穩健的指增產品一般會持有300只以上的股票,才能夠實現107個二級行業的全覆蓋。其所在的私募,在中證500指數增強策略執行時,一般會買入持有600只到1000只股票。“但事實上,不少比較激進的策略,可能只買入100只到200只股票,難以實現對應行業按照市值比例、風控要求的均衡覆蓋。很容易造成其相對中證500指數的大幅偏離。”該私募人士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