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生命表達
http://www.CRNTT.com   2022-03-12 17:03:21


 
  為了畫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生命感,徐冬冬收集了春天的露珠、夏天的雨水、秋天的沙粒、冬天的積雪用來作畫。他把戶外的雪搬進屋裡,給畫蓋上雪被,後來覺得不過癮,乾脆把畫拿到院子裡的雪地上創作。他說,每一幅畫都是在每個節氣當天他與大自然共同創作的作品,都是他在當下那一瞬間捕捉到的氣息和感受,獨一無二且不可複制。

  “驚蟄之春,貴在春陽清新之氣,特在春陽清新之氣,也美在春陽清新之氣。”徐立京說。在《驚蟄·初候桃始華》的抽象筆墨裡,她看到了春之陽氣震蕩上行的宏大,看到了天地生明媚的動人,看到了萬物初生的清新,看到了桃花始開的柔美,更看到一顆對天地、對萬物、對生命含情含笑的心,也就由此更深刻地讀懂了驚蟄之春,讀懂了生命始華。

  而在觀賞徐冬冬畫作《驚蟄·二候倉庚鳴》時,她不由會想到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她說,有此聯想是因為,兩者捕捉驚蟄之春的敏銳直覺以及跳躍性的思維,是驚人的一致,展現出春陽清新之氣在不同區域、不同景觀、不同生命形態裡的豐富多彩。詩畫相通,古今同曲,天地之氣縱橫,盡在此中。

  徐立京說,驚蟄三候“鷹化為鳩”闡述了一個重要的中國哲學概念:應氣之變。她說,世間萬物,應氣之變,變化是常態。天地之氣的變化,演變出四季的更迭,也生發出萬物之變。氣是天地,是環境,是系統。從哲學層面講,氣是自然的、生態的,也是人文的;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古人講“養浩然之氣”,今人說營造生態系統,道理都是相通的:想造就萬物之仁和,首要的是培育出覆蓋天地、浸透人心的仁和之氣。

  徐冬冬則更看重“鷹化為鳩”所蘊含的生命哲學:善惡共生而擇之。天地之氣自有喜怒哀樂,四季隨之分為春夏秋冬。當驚蟄的春雷震醒了百蟲,善的事物、惡的事物,生命的善、生命的惡,都一起萌生,一起湧動,有善有惡,善惡並存。

  《驚蟄·三候鷹化為鳩》的畫作,描繪了驚蟄之春應氣之變、善惡共存的種種狀態。“打動人心靈的,不是變化萬千的色彩,而是色彩中蘊含的善。善惡共存是天地本性,生命卻可以,也應當作出去惡揚善的選擇,這便是天地良心。”這是徐立京觀畫時寫下的感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