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今天,我們迎來了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雲:“穀雨,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古人將穀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穀雨時節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鳴鳩”即布穀鳥,農曆三月中下旬,布穀鳥輕拂羽翼,高唱著“布穀、布穀”,似乎是在提醒人們“播穀、播穀”;“戴勝”即戴勝鳥,在布穀鳥鳴叫催耕的同時,戴勝鳥也開始在桑樹上築巢。
賞花:春色自不老,白紅蒙短墻
穀雨是賞花的好時節。溫潤的春雨,和暢的春風,絢爛的春花……古代文人墨客在詩詞歌賦中不僅留下了對春光美景的贊嘆,更蘊含著對詩意生活的向往。
“紅紫妝林綠滿池,游絲飛絮兩依依。正當穀雨弄晴時。射鴨矮闌蒼蘚滑,畫眉小檻晚花遲。一年彈指又春歸。”池塘裡碧波蕩漾,樹林裡姹紫嫣紅。仇遠的這首《浣溪沙》,宛如一幅將春意描繪得淋漓盡致的山水畫。
炎的《穀雨後一日子大再有詩次其韵》中有這麼幾句:“花氣濃於百和香,郊行緩臂聊翱翔。壺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淺紅蒙短墻。”穀雨後,詩人在郊外緩緩而行,花香濃鬱。矮墻上小花紅白相間匯成一片,迷人春色讓人沉醉不已。
說到穀雨盛開的花,就不得不提牡丹。歐陽修曾曰:“洛花,以穀雨為開候。”“洛花”特指牡丹。每到穀雨時節,牡丹便會盛開,穀雨賞牡丹的習俗也由此演化而成。劉禹錫的《賞牡丹》就細致入微地描繪了牡丹花開的情景:“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