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戰略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22-03-29 09:25:17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繼南京、福州、成都等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後,《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日前正式批覆發布。此前,《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也在全國兩會期間公布。一系列城鎮化空間布局規劃近期密集發布,引發各方廣泛關注。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顧陽評論文章表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布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中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持續提高,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步伐穩健,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扎實推進,這從鐵路網絡密度指標上可見一斑:目前,全國鐵路網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達99.1%,“八縱八橫”高鐵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達89.9%。

  不僅如此,還有兩組新型城鎮化數據值得關注。一組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021年,這兩個城鎮化率分別達64.72%和46.7%,較上一年分別提高了0.83個和1.3個百分點,這是“十三五”以來上述兩個城鎮化率首次縮小差距。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增幅更大,意味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在加快。另一組數據是城鄉居民收入比。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農業農村改革的走深走實,讓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具體到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比上看,這一數值從2020年的2.56降至2021年的2.50,表明城鄉融合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新型城鎮化帶來的變化,還更多地體現在城鄉居民的切身感受中。比如,農民工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更便捷了,隨遷子女在常住地接受義務教育更有保障了,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的醫療機構數量更多了,等等。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城鎮化已處於快速發展的中後期,正在轉向全面提升質量的新階段。儘管如此,城鎮化作為通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仍是中國最大的需求潛力所在,依然蘊含著強勁的發展動能。今後一個時期,要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通過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其對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作用。

  文章提出,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實現這一目標,就要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常住人口真正融入城市中。要暢通傳統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渠道,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及各項配套改革落地,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要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力度,推動省級財政建立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吸納跨市域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多的城市。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要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一方面,要在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承載能力,推動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形成多中心、多層級、組團式發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支持一些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促進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生產生活需要。

  文章最後說,需要指出的是,即便中國基本實現了城鎮化,仍將有4億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村,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需要在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加強探索,通過以城帶鄉、以工補農,讓更多的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起來,推動新型城鎮化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