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創新鏈競爭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0:35:47


 

  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地區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知識創新高地,但北美地區依舊掌握理論創新話語權。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出版物總數在2017年成為世界第一,在2020年貢獻了全球22.4%的出版物數量。在期刊發表文獻數量上,中國於2017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占比達到18%。就整個東亞地區而言,相關期刊發表文獻數在2020年達到全球的26.7%,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知識創新高地。但是,在更能體現人工智能重點研發方向與賽道規則制定權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地區依舊把握著理論創新話語權。2020年,美國會議出版文獻數在全球占比19.4%,中國則為15.2%,在會議出版文獻引用情況上,美國占比達到40.1%。

  另一方面,全球已基本形成中美兩國共同引領技術創新的格局。據統計,2010年至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521264件,其中,中國申請量為389571件,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總量的74.7%。2010年至2021年2月,全球累計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授權量達17.8萬件,中國占比43%位居首位,美國占比33%。中國的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已有技術優化和工程實現上,顛覆性技術創新相對缺乏,相比之下,美國則在這方面擁有較大領先優勢。

  與此同時,全球人工智能軟硬件產業創新總體上由美國、中國、歐盟、日本主導。美國人工智能軟件產業具有巨大體量優勢,同時處於較高創新等級,基本把持了人工智能軟件產業話語權;中國不斷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在硬件產業上同時具備創新與貿易優勢;歐盟在軟件產業上依賴美國、東盟,在電子產業上依賴中國、美國,且依賴程度有加強趨勢;日本仍然維持在人工智能軟硬件產業創新鏈的頭部地位,但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有所提高。

  多措並舉提升創新鏈競爭力

  相比其他領先國家,我國的人工智能創新鏈仍存在諸多不足。比如,知識創新缺少理論話語權,缺乏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失衡,且面臨被國際壟斷巨頭壓制的風險;產學研主體創新資源流通不暢,市場創新活力相對不足;政策鏈、服務鏈、資金鏈、人才鏈等創新支撐鏈有待健全。對此,需立足自身優勢,補短板、鍛長板,在保持領先地位的同時,大力提升創新鏈競爭力,力爭在全球人工智能創新鏈競爭中把握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