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血脈暢通促經濟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08:52:21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物流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當前,受疫情影響,中國貨運物流面臨通行不暢的挑戰,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和消費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針對這個現實問題,在國務院近期發布《關於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後,銀保監會也迅速發布了《關於金融支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對物流行業提出了加大資金支持、幫扶重點群體、提升服務效率、創新擔保方式、加強保險保障、維護資金安全等舉措。可以預期,如果這些政策能夠加快落實到位,將對穩物流主體發揮重要作用。

  深圳特區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匡賢明文章表示,中國經濟不缺增長潛力點,物流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當下物流行業面臨的挑戰是短期性的,是接觸式服務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主要受疫情等特殊情況影響。而其最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鏈的緊張。如果不能解決資金鏈緊張問題,有的物流企業將面臨生存問題。只要幫助物流行業市場主體渡過眼下難關,就有條件加快發展,就能為數千萬人就業提供穩定保障。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考慮更進一步的舉措,採取更大力度、更具溫度的政策舒緩物流企業面臨的壓力。比如,面對疫情多點散發,要探索建立適應物流行業的防控機制,盡最大努力保持物流通暢,使國民經濟循環能夠保持正常;要著力防止“一刀切”,尤其是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城市,要避免物流的梗阻,防止對生產生活造成衝擊;要重點保障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快遞從業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減少地方層層加碼對物流從業人員的影響;鼓勵物流行業探索建立應急模式下的物流形式,更多採取無人機運輸等有助於減少接觸式的物流形式。

  文章指出,這些短期政策調整以及中長期政策優化,對穩物流主體具有重要作用。為此,需要各地盡快把這些政策落實下去,從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