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廣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
http://www.CRNTT.com   2022-04-24 11:06:24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人民網報道,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歷史性縮小至2.5以下……

  4月21日,廣東省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鄉村振興有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真心實意地謀、真金白銀地投、真刀真槍地幹,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鄉村產業加速發展,鄉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轉變,鄉村治理得到全面加強,農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建設全產業鏈 引領富民興村“新業態”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表示,廣東在全國率先將抓農業的方式從過去抓生產向抓生產、市場、流通、消費等全產業鏈轉變,推動富民興村產業向多元化高質化發展轉型。

  顧幸偉介紹,廣東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擺在首位,糧食年均產量超過1200萬噸,實現糧食面積、產量、單產連續三年“三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由2017年的5969億元、3712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億元、5169億元。2021年農業總產值和增速均創198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廣東在全國率先搭建“廣東農業科技創新大比武”競技融智平台,白羽肉雞種源實現國內零的突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1.3%。創建18個國家級、23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構建“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同時,廣東在全國首創“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利用農產品大數據平台、“網絡節+雲展會”模式等推動農產品賣往全國、銷往全球。創新推動農產品加快向標準化、品牌化、食品化轉型,廣東預制菜引領消費潮流,成為新興增長熱點,數字農業、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實施技能培訓 帶動鄉村發展 “大變化”

  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技能培訓“小切口”帶動鄉村發展“大變化”,在穩定就業大局、農民致富增收、鄉村產業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劉正讓介紹,通過實施三項工程,廣東省累計受培訓人數達797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247萬人次。各技工院校80%學生來自農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梅州玉水村大力開展烹飪培訓,讓村民“放下挖煤鏟,掌起炒菜勺”,“煤炭村”蝶變“廚師村”。肇慶廣寧有5.5萬名粵菜師傅走向全國,帶動全縣近10萬人就業創業。

  除了拓寬鄉村就業天地,三項工程也提升了農民技能水平。廣東連續參加三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數、獎牌數均居全國第一。承辦全國首屆技能大賽,連續舉辦兩屆省技能大賽、四屆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首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首屆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湧現出世賽標兵、粵菜名廚、家政好手、文化技工等技能人才品牌,全省技能人才達1762萬,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人才支撐。

  在實施三項工程過程中,廣東豐富發展了“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制度,通過技能培訓提升了勞動者的技能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充分發揮了培訓促進就業、就業帶動創業、就業創業增收致富的良好效應,創新形成了為群眾辦實事的富民模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