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側看,城鎮居民消費升級將為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的釋放帶來新機遇。長期以來,城鎮居民對鄉村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大宗農產品上,這種需求對大宗農產品優勢產區的拉動作用較大。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城鎮居民消費需求逐步升級,其對特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逐步增加,這給那些在大宗農產品生產上沒有比較優勢但在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帶來農業增長空間。近年來,西南、西北部分地區農業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正是這種需求變化帶來的結果。未來一個時期,這一趨勢還將持續。
從供給側看,數字技術廣泛滲透將為消除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群體在利用市場方面的劣勢地位帶來新機遇。市場信息、生產技術等生產要素從城市向農村、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擴散一般需要較長時間和較高成本,且存在明顯的衰減效應。隨著數字技術向農村滲透,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在捕捉市場機遇、應用最新生產技術等方面逐步處於同一起跑線。通過應用新技術,欠發達地區農產品的銷售半徑明顯擴大、與消費市場的距離明顯縮短。同時,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以近乎於零的邊際成本向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群體擴散,也能明顯降低欠發達地區在市場信息搜集、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
除了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將為提升發展的包容性提供機會。比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將為農村地區消除區位劣勢帶來新機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將大幅提升,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將加快建立,這些都將顯著提高農村經濟活動的效率;又如,實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將為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帶來新機遇,特別是通過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幫扶,使農村低收入農戶的人力資本水平得到提高,其向上流動的通道更加暢通;再如,實施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將為縮小不同地區農村之間的差距帶來新機遇,各級政府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易地搬遷、鄉村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公共資源將向部分脫貧縣、脫貧鄉鎮傾斜,欠發達地區的區域性發展短板將逐步補足,這些地區的農村將擁有更好的發展條件。
未來一個時期,社會力量在推動農村包容性發展方面也將發揮更大作用。隨著全社會對鄉村發展關注度的提高和慈善、公益意識的增強,企業家、鄉村能人等群體支持家鄉建設的意願和能力會逐步提高,企業和個人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支持鄉村發展的現象將更加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