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近日出台,強調“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並將“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納入主要目標,提出“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具有豐富應用場景和放大創新收益的優勢,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完善促進自主創新成果市場化應用的體制機制,支撐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林盼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黨中央作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決策。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順暢流動。同時,出於應對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現實考慮,更加需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和整體市場的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經濟領域的防災避險能力,有力應對外部風險。這些都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文章指出,生產要素只有大規模集聚才能產生效率。長期以來,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發揮市場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的重要因素。對此,需構建起推動產業協作的合理機制,使各種資源要素能在地區之間、部門之間自由順暢流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超大市場的規模效應,產生規模報酬遞增的效果。與此同時,也要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用好產業發展的牽引作用,以加強產業協作助力破除阻礙資源要素順暢流動的各種藩籬,使產業發展與統一市場建設相得益彰。在實踐中解決區域之間相互競爭所造成的地方保護、市場分割、重複建設和產業同構等一系列問題,也需要以產業發展為抓手,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推動要素流動,暢通經濟循環,推動產業協作。
其一,加強頂層設計,夯實有利於產業協作的制度基礎。一般來說,產業鏈在整體布局上通常表現出明顯的跨區域特征,涉及多元區域主體的利益,需要通過國家層面的產業政策加以統籌協調,以此消除市場發展的區域壁壘,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順暢流動。特別是對產業發展來說,需要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建立公平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保障機制,優化完善產業政策實施方式。對此,必須在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等方面發力,夯實產業協同的制度基礎,自上而下破除制約要素流動的藩籬。要通過推進市場規則、標準體系、監管要求、要素市場的一體化建設,發揮政府在體制機制保障、功能平台共建、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區域之間的充分合作和良性發展,打造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