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同步發展中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7-07 08:47:15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任何致力於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無法迴避農業現代化問題。但是,一個國家具體走什麼樣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什麼方式來推進農業現代化,往往由其基本國情和發展實際決定。與西方發達國家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的“串聯式”來推進現代化不同,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中國必須依靠“並聯式”發展同步推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農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塗聖偉文章表示,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彼此依存、互為支撐。如果將工業化看作生產要素組合方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過程,則農業現代化本身就是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但如果將工業化狹義理解為發展製造業,就容易將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彼此分割而難以同步推進。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提取農業剩餘支持工業發展,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就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客觀地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使農業現代化受到一定影響,這是由當時中國國情所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農關係逐步調適,並朝著更加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加速了農業現代化步伐,同時改革效應不斷擴展,鄉鎮企業成為生機蓬勃的經濟新生力量,農村工業化由此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向非農產業轉移,為低成本的工業化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工業化加快發展,反過來又為農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工業與農業部門之間的要素循環、商品交換更加順暢,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支撐、有效協同的局面加快形成。

  當前,中國正在向新型工業化轉型,農業現代化的勢能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斷蓄積後,隨著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入加速推進階段。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一個關鍵著力點是優化產業部門之間的要素配置,特別是將工業化理念以及先進技術、物質裝備、社會化服務等工業化成果更加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率。此外,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有很大發展潛力,多功能性開發也有很大空間,要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協同發展的有效結合點。通過加強融合主體培育、有效市場建設、基礎服務體系構建,全面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促進農業現代化與高質量城鎮化相互協調

  文章分析,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非農產業比重上升,農業比重下降,是一個普遍性的趨向。如果就此認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是此消彼長的關係,甚至認為城鎮化會消滅農業農村,又或農業農村將越來越不重要,就難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謬誤。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即便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中國仍會有大量農民留在農村、從事農業,這決定城鎮化建設不能以荒蕪的鄉村、萎縮的農業為代價,推進農業現代化也不能通過簡單地限制城鎮化發展來實現,二者應該並行不悖、相輔相成。

  現實地看,如果依然延續傳統城鎮化模式,為了追求速度和規模而不斷汲取農業資源要素,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也很難協調起來。為此,必須加快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轉型。高質量的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具有更強的共生關係。中國人均耕地面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超小規模經營且面臨資源緊約束條件下推進農業現代化,如果城鎮化質量不能加快提升,農業人口無法有效轉移、有序落戶,就很難騰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空間,農業邊際產出和收益就難以提高。同時,沒有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保障,高質量的城鎮化也很難推進。無論是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消費需求,還是保持經濟社會穩定運行,“三農”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都極為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