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碳交易:區塊鏈初試牛刀
http://www.CRNTT.com   2022-07-15 10:39:43


(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據中國電子報報導,近日,個人“碳賬戶”在深圳、上海落地開花。作為市場對個人減排行為的激勵,用戶每日騎行、步行、乘地鐵換來的“綠色能量”,有望成為貨真價實的資產。不僅在個人用戶端,我國已於去年6月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能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企業被納入交易市場主體,以碳排放配額為商品,力爭按時兌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

  如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滿一年,市場中多主體身份認證效率低、數據確權難等問題也凸顯出來。區塊鏈技術為碳交易的困境帶來新的解決思路,能源、電力行業中也逐步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探索經驗。但在發展初期,必須瞭解的是,相關的配套設施還需要加速完善。

  區塊鏈破解碳交易諸多困境

  “綠色”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代表色。在北京冬奧會場館中,使用的每一度電都擁有一個綠色“身份證”,電從哪裡來,最終去了哪裡都清晰可見。不僅如此,冬奧場館的用電還實現了合理調度、智能交易。而支撐這套運行機制的正是基於區塊鏈搭建的冬奧綠電溯源系統。

  “冬奧的綠電供應涉及綠電用采系統、電力調度系統、冬奧場館監測系統、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台等關鍵環節,面對數據鏈條長、環節多,我們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配套電網輸電、冬奧場館用電等關鍵環節數據上鏈,為每一度綠電生成‘綠電消納憑證’。”國家電網區塊鏈科技公司負責人王棟表示。

  國家早已給高耗能行業定下了消納溫室氣體的KPI。早在2019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就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推進綠電消納機制的建立。但行業與行業碳排放量不同,企業與企業碳排放管控力度不同,碳排放量有高有低,要實現碳中和,就需要發揮碳交易市場作用,獲取不同的排放配額。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及階段目標,制定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初始以免費分配為主,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在碳排放配額下,企業可以採用更先進的低排設備對現有設備進行低排改造,或從碳排放配額富裕的企業購買碳排放配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