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孫文竹:“唱衰中國”暴露日媒認知失調
http://www.CRNTT.com   2022-07-27 13:39:32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本媒體在涉及中國的話題上“報憂不報喜”,多年來已經形成一種程式化的“政治正確”。從十幾年前的“經濟失速論”“產能過剩論”到近期的“債務危機論”“人口衰減論”,各種版本的“中國崩潰論”經由日媒炒作,形成了一層厚重的“灰色濾鏡”,使日本公衆難以了解到真實的中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後持續發展,至2021年已達到日本的3.4倍;在華日企對中國經濟亦是信心十足:今年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72.2%的受訪在華日企2021年度實現盈利,40%以上在華日企計劃未來擴展業務,日企在華經營的收益率達到14.9%,遠高於在美國的6.1%。

  這一明顯的“認知失調”,折射出日媒在進行涉華報道時往往并未堅守自身標榜的“中立”,反而會被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影響,裹挾涉華輿論向非客觀的方向嚴重偏移。一是日益封閉僵化的世界觀。日本社會認可的“正統秩序”是一幅等級森嚴、次序分明的靜態圖景,社會成員各司其職、安分守己,下層成員的上升通道極為狹窄,且必須以上層成員的承認為前提,其典型代表是日企文化中的“年功序列制”。日媒將這一視角代入到對國際形勢的觀察當中,高度重視“次序”與“身份”,嚴格區分國家間的優劣高低。在日本精英群體的認知中,西方發達國家天然優越於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屬於“西方一員”,自然優越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因而面對中國經濟實現“後來居上”這一事實,日媒在心理上難以接受,非但不能本著實事求是、開放包容的精神來看待,還要將中國的正常發展污名化為“挑戰秩序”,通過不斷對中國進行抹黑貶低來自我安慰,甚至期待假借美西方之手,將中國“推回”日本之下,實現“秩序維護”。

  二是狹隘頑固的意識形態優越感。日本在歷史上長期處於中華文化圈的邊緣,但其近代以來的“自我意識”,卻脫胎於對“中國傳統”的批判與否定。換言之,日本相較於中國的“優越感”是其國家自我身份認知的重要部分。二戰前,這種優越感來自於“脫亞入歐”;二戰之後,這種優越感則來自於受到美西方認可的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冷戰的終結使日本對西方意識形態的信仰得以進一步“充值”。在“立場先行”的有色眼鏡之下,日媒難以看到中國政府調節經濟的巨大努力、強大能力與卓越成效,卻習慣性認定中國“終將步蘇聯東歐國家後塵”。加之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歷屆“民主政府”重振日本經濟的舉措均收效不彰,日本經濟長期陷於停滯,社會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代表精英階層的日媒難以向民衆解釋,為何擁有“更優政體”的日本在經濟表現上卻遠遜於中國,只能自欺欺人地反複渲染“中國經濟即將崩潰”來進行群體麻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