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甘肅:公共文化雲服務持續在綫“不打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9 09:49:10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道,7月中旬,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臨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館(州博物館)、州圖書館、州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均關閉,全部人員居家辦公。從7月14日起,臨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館(州博物館)實行臨時閉館。7月16日,抽調幹部職工到臨夏市西關街道紅園新村社區等地,積極協助當地工作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人員管控、勸導、卡點值班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

  臨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館(州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源豐富,現有各類館藏文物19401件,珍貴文物3277件。今年暑期,該館共策劃了10場活動,其中包括聯合甘肅省博物館開展“紅色甘肅”“紅色臨夏”流動展覽,將文物知識送進社區、軍營、學校及鄉村,還有針對學生的“方寸現技藝 咫尺納情愫——保安腰刀鍛制技藝研學體驗活動”“彩韵陶魂映耀河州——馬家窑彩陶文化研學體驗活動”“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研學體驗活動”,以及一場主題為“我是文物守護者”的小小講解員比賽。“所有活動都已協調准備就緒,突遇疫情就暫停了。”館長韓傑和對此不免有些惋惜,“雖然我們的活動延期,但等疫情過後,我們將繼續開展活動。”

  於是,臨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館(州博物館)開展綫上服務,運用博物館微信公衆號、視頻號,及時發布“雲展覽”“文物鑒賞”等綫上展覽和文物賞析,在博物館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官方賬號開展基本陳列“古陶神韵——馬家窑文化彩陶展”和臨時展覽“定西衆甫博物館藏品交流展”“文明晨曦陶綻華章——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綫上展覽直播,讓廣大群衆通過手機就能觀看展覽,領略臨夏博大精深的彩陶文化。

  韓傑和表示,在開展疫情防控和綫上展覽活動的同時,博物館積極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開展綫上學習,居家收看聆聽了《帶得走的文化——文博類IP策略與文創開發路徑》等學術講座,全面提升專業人員的學術水平。

  此外,作為文物保護管理單位,文物的安全不容忽視。“閉館期間,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不放過一處隱患,不漏掉一絲危險,認真開展安防、消防巡查,以及疫情防控消毒消殺工作。”韓傑和說。

  寒暑假是讀者走進圖書館的高峰期,馬雪梅介紹,為迎接暑期的到來,臨夏回族自治州圖書館做了一系列准備工作,增加自習室、閱覽室等館室的座席,并對館內整體環境進行重新調整。“我們的自習室和少兒、幼兒閱覽室人氣很旺,常常一座難求,有的父母帶孩子來看書,有的孩子在裡面寫作業。”馬雪梅說,圖書館開設有自習室、幼兒、少兒、特殊人群、電子、綜合、文學等10個閱覽室,最多的時候可達上千人。

  目前,館裡的25名工作人員在下沉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公共文化綫上服務工作。依托近年來積累的綫上閱讀經驗,圖書館在微信公衆平台、抖音和視頻號上推出了系列活動。其中在微信公衆平台的“超星閱讀”服務項目,包括圖書、期刊、講座、繪本和聽書五大板塊,圖書分類豐富,涵蓋科技、文化、紅色、防疫知識等類別的數字閱讀資源,并且不斷更新,很受歡迎。

  據了解,臨夏回族自治州圖書館不斷探索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2017年就推出了“書香臨夏”文化品牌,并相繼開辦陌上書會朗誦社、朗聲藝術語言培訓班、書法培訓班和“書香臨夏”大講堂等,還舉辦各類書畫展覽和朗誦活動,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範圍。疫情發生後,該館打造了美文、詩歌朗誦欄目,其關注度很高。馬雪梅說,圖書館的書法和朗誦培訓班也搬上“雲端”,學生通過微信群把自己的書法和朗誦作品發到群裡,老師進行指導和點評。同時,老師組織學生參與主題為“我是小小抗疫衛士”的朗誦,從中精選好的作品推送到綫上,反響很好。

  “當下,圖書館也積極進行城市書房、書吧的建設,營造城市書香氛圍,還在館內打造紅色閱讀區域,迎接二十大的召開。”馬雪梅說。

  “比疫情蔓延更快的是愛與希望。”臨夏回族自治州美術館館長謝臨軍對記者表示,面對這場戰“疫”行動,奮戰在一綫的“逆行者”不畏艱險,與時間賽跑。而在這困難的時刻,藝術也從未缺席,它用其特有的精神屬性撫慰人們的心靈。

  臨夏回族自治州美術館在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安排部署下,通過“雲端”,攜手書畫文藝工作者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積極投身於“以藝抗疫”主題書畫作品創作中,充分踐行廣大藝術工作者用藝術溫暖人心、凝聚力量的職責和使命,用筆墨表達對社會的關懷,用書畫作品傳遞正能量、贊美奮戰在抗疫一綫的那些“天使白”“守護藍”“志願紅”的先進事跡,展現臨夏人民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風貌。

  謝臨軍說,短短一個星期,他們共收到國畫、書法、油畫、水彩等作品180餘幅,在“臨夏文旅”“臨夏文藝”微信公衆號等綫上平台進行展覽,得到群衆的廣泛好評。

  臨夏回族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務依托綫上平台,始終持續在綫“不打烊”,為當地群衆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馬得祥表示,未來要全方位提升文旅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州縣(市)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數字化建設,利用文化下鄉、惠民演出等形式,深入州縣(市)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歌舞表演、書畫攝影展、閱讀朗誦會、館藏精品展等活動,進一步豐富群衆精神文化生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