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過路司機能主動上前施救,這樣的善行義舉已經難能可貴。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之後,還有一條生命未能救回,但絕不能以這種“不完美”的結果來苛責施救者。施救現場情況復雜,更不能隔著屏幕胡亂猜測指責。救人者被網暴,不僅令人心寒,可能還會衍生一系列的後遺症——如果很多人“以此為戒”,還有人敢“多管閑事”嗎?
每一起無辜網暴的發生,都與鍵盤俠妄言有關,而這種法不責眾的問題更亟待解決。在司法實踐中,什麼樣的言論屬於網暴?侵權造成的傷害賠償如何衡量?相關網絡平台應該承擔怎樣的主體責任?網信部門能否通過建立完善監測識別、實時保護、干預處置、溯源追責、宣傳曝光等措施,進行全鏈條治理?這一系列問號,都有待拉直。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惟有提高違法成本,讓鍵盤俠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有效遏制網暴的無形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