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中國團隊實現獨立量子存儲器間的遠距離糾纏
http://www.CRNTT.com   2022-08-08 10:54:27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科技日報合肥8月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包小輝、張強等,將長壽命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與量子頻率轉換技術相結合,採用現場光纖在相距直線距離12.5公里的獨立量子存儲節點間建立糾纏。相關研究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網絡的基本單元是遠距離雙節點糾纏。通過採用量子存儲技術對光子進行存儲,將使不同節點間的高效糾纏連接成為可能。構建存儲器間糾纏並拓展節點間距一直是量子網絡方向的研究熱點。已實現的雙節點糾纏實驗中,最遠直線距離僅為1.3公里。2020年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在此方向取得突破,將雙節點糾纏的光纖鏈路距離拓展至50公里。然而該實驗中,兩台量子存儲器位於同一間實驗室,並未實現長程分離。

  為實現長程分離的存儲器間糾纏,每個量子存儲裝置需能夠獨立操控。在本研究中,節點A位於合肥市創新產業園,節點B位於中國科大東區,二者之間由20.5公里的光纖進行連接。團隊在節點A產生了具有長壽命的光與原子糾纏,並將產生的單光子經過頻率轉換後發送到節點B,節點B將收到的光子再次頻率轉換後採用另一台量子存儲器進行存儲。

  實驗難點在於單光子的高效傳輸以及長壽命量子存儲。團隊採用由濟南量子研究院研製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將光子波長轉移至1342納米,極大地降低了光子在長光纖內的衰減。另一難點在於長壽命量子存儲,存儲壽命需超過光子傳輸時間。為此,團隊設計了一個新型的光與原子糾纏產生方案,在獲得長存儲壽命的同時,產生的光子比特編碼在時間自由度,非常適合頻率變換以及遠距離傳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