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人權罪行罄竹難書
http://www.CRNTT.com   2022-08-27 11:40:39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據中國日報網報道,黎巴嫩獨立智庫中東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瓦埃勒·哈利勒·亞辛8月25日在《中國日報》撰文指出,美國在中東地區犯下的人權罪行罄竹難書。從巴勒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到叙利亞、黎巴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深受其害。

  美國不僅對婦女兒童犯下一系列罪行,還公然違反國際法。美國犯下戰爭罪,同時任意拘禁、虐待和拷問民衆,這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

  美國經常在中東等地區發動戰爭,讓該地區陷入衝突與安全困境,同時嚴重損害當地民衆的生命權、健康權、尊嚴、宗教信仰自由以及生存和發展權。它以傳播民主、保障自由和保護人權為名發動戰爭,借此推動政權更迭、罷免領導人、扶植代理人。

  罪行一:屠戮平民

  1991年2月13日,美國襲擊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阿米裡亞社區的一個防空洞,這是一場大屠殺。

  令人發指的是,美國是在淩晨4時30分趁著人們熟睡時扔下了炸彈。第一枚炸彈穿透了天花板,第二枚炸彈在屋內爆炸,造成408人死亡,其中包括261名婦女和52名兒童,最小的嬰兒只有7天大。

  阿拉伯民衆想知道,一個收容所被轟炸,包括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內的數百名無辜平民遇害,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是美國在全世界傳播民主、保護人權的方式嗎?

  罪行二:虐待囚犯

  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醜聞重創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從這座監獄流傳出來的虐囚照片,是美國以及兩大政黨洗刷不掉的恥辱。<nextpage>

  這起醜聞暴露了美國政府的真面目,也讓其謊言無所遁形。它也進一步表明,美國一方面以侵犯人權為由對他國實施制裁,另一方面不遺餘力地掩蓋本國武裝部隊的罪惡行徑。

  那些被拘禁、遭受酷刑和羞辱的人留下了很多記錄在案的證詞,其中包括一些記者。他們揭露了這所監獄、巴格達機場爆炸案以及費盧傑事件的真相,也曝光了美軍的其他罪行。有報道稱,迄今已有數百起針對美軍罪行提起的訴訟。

  美國的所作所為違反了國際法、國際關系准則和《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這類行徑嚴重侵犯了人權和人類尊嚴,也衝擊了國際人權公約。

  更加糟糕的是,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醜聞不是個例,美國政府還設有許多“黑監獄”。如今,這些監獄的受害者仍在等待一個公道。

  遺憾的是,盡管美軍所作所為在全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五角大樓還是拒絕公布記錄著美軍滔天罪行的全部照片,因為它還想掩蓋美國的暴行。

  罪行三:使用化武

  2004年,伊拉克費盧傑淪為美國致命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試驗場。由此引發的結果是,費盧傑的婦女要麼生下畸形的孩子,要麼因為吸入化武試驗產生的有毒煙霧而流產。一些研究表明,費盧傑居民遭受的遺傳性損傷可能是代際傳遞的。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份報告,近些年來,費盧傑的癌症、神經系統慢性病、新生兒心臟和骨骼疾病的發病率大幅上升。

  《衛報》報道稱,伊拉克的受害家庭已經提起訴訟,但是未收到美方答複。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其他城市未像費盧傑一樣出現這種新生兒先天畸形狀況。<nextpage>

  罪行四:狂轟亂炸

  美國犯下的令人發指的罪行還包括1998年在蘇丹炸毀一家制藥廠。無論是根據公約還是法律,這都是犯罪。當時,美軍從停泊在紅海的軍艦上發射導彈,目標是蘇丹首都喀士穆的一家制藥廠。

  美國給出的理由是,這家制藥廠的老板給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提供幫助并替他制造化學武器。然而後來美國官員承認,促使克林頓總統下令轟炸這家制藥廠的證據不可信,沒有證據表明該藥廠制造或存儲神經毒氣,也無法證明它與上世紀90年代曾居住在喀士穆的本·拉登有關聯。

  根據1996年至2000年的德國駐蘇丹大使維爾納·杜姆的說法,這家制藥廠是蘇丹最大的藥品來源,美國摧毀了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

  在犯下這些令人發指的罪行後,美國仍然覥著臉稱自己在全世界傳播民主、保護人權。由此可見,美國何其厚顔無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