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餐桌內外看變化 美味中的“冷鏈條”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15:20:41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據央視網報道,從仲夏一直到初秋的今天,異常高溫頻現,甚至一度演變成“燒烤”模式。根據氣象衛星監測,7月至8月中下旬,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一度覆蓋了我國45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高溫無疑給農產品的流通帶來嚴峻挑戰,而冷鏈,成為以蔬果為代表的農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市民餐桌的關鍵一環。如何理解冷鏈?冷鏈物流在優化農產品流通環節,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怎樣的重要作用呢?

  一列滿載著640噸新梅的貨物列車從新疆喀什站駛出,前往陝西西安市,這是新疆今年開行的首趟新梅冷鏈專列。這種先進的鐵路冷鏈物流列車,可以使保鮮箱體24小時不斷電,最大限度地保持新梅的鮮度。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鄂托克旗,經屠宰處理後的新鮮羊肉經過急凍鎖鮮之後,被放入冷藏車,送往全國各地。這種“新生代”冷藏車,制冷機效果更快、維持溫度更穩定,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將車廂溫度降低到零下18攝氏度,車身一次可裝下15噸羊肉,48小時內便可抵達全國大部分地區。

  冷鏈,讓鮮活農產品可以跨越山海,及時奔赴每一張餐桌,在2022年這個異常炎熱的夏季,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鮮活農產品必須在一定溫度下保存,才能抑制呼吸作用從而減少損耗,在夏季,果蔬等農產品水分含量高、保鮮保質期短、易損耗等特性尤為突出。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農產品需經歷多個流通環節,如何減少損耗,一直以來是農產品流通領域著力解決的短板問題。

  2010年,記者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交易市場看到,由於冷庫的缺乏,很多不能及時賣出去的菜,就這樣白白浪費。有專家曾預計,每年因為冷鏈物流不足,導致果蔬類流通損失超過千億。冷鏈物流這塊短板能否補上,不僅關系到農產品流通損耗能否降低,更關系到農業綜合效益能否再上台階。
  
  7月,是晚熟荔枝品種集中上市的季節,在北京的一家生鮮超市裡,一款名為仙進奉的荔枝成為今年的熱銷品且價格不菲,而就在幾年前,作為一個沒有名氣的古老品種,仙進奉還一度需要冒充其他知名品種才能賣得出去。

  在距離北京2000多公裡外,仙進奉的產地——廣州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果農們一清早便開始了緊張的忙碌,作為增城荔枝的後起之秀,仙進奉核小爆汁,銀白如雪,外形是討人喜歡的心形,仙進奉荔枝果期只有20天左右,為了保證鮮度及時供應全國,必須要有對時間和溫度的精准把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