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紀委:大飛機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2-10-02 14:49:42


 

  盾構機,應用於地鐵、鐵路、水利等基建和能源領域,代表了一個國家高端裝備技術水平,處於地下工程產業鏈核心地位,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

  19世紀40年代,盾構工法及其掘進裝備在英國誕生,隨後在德國、法國、美國及日本等國不斷發展成熟。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也曾嘗試自主研制掘進裝備,但受限於基礎工業薄弱、人才隊伍缺乏等因素,國產化工作長期停滯。80年代末,隨著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大規模啓動地鐵建設,國外掘進裝備及隧道施工技術不斷湧入我國,受制於人的問題愈發凸顯。

  2001年,“關於隧道掘進機關鍵技術的研究”被正式列入國家“863”計劃,中國中鐵成立了盾構研發項目組,開啓了中國盾構研發的新征程。

  “那時候一沒技術,二沒指導,摸著石頭過河,每一個關鍵點都是一根硬骨頭,都需要有‘哪怕磕掉牙齒也要啃下來’的勇氣。”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副總經理、首席專家王杜娟介紹說,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08年,中鐵裝備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填補了我國在複合盾構制造領域的空白,從此拉開盾構機國產化的序幕。

  “其實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不是研發過程,而是供應鏈的問題,就是我們自己的供應鏈還不足以支撑,我們要在全球去找供應鏈,遇到了國外的盾構機制造商在供應鏈上對我們的封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王杜娟介紹說,經過持續不懈努力,現在國產盾構機已經連續五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盾構機也從外國人的“印鈔機”變成了中國人的“爭氣機”。

  五軸數控機床,我國建設工業強國的重要工具,被稱作“大國重器”。遼寧省高科技企業光洋集團對我國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的貢獻,可以概括為“自主可控,替代進口”。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只配套國產數控系統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制造企業,光洋集團掌握了從高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到機床關鍵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生產制造能力,可以自主地、不受限制地設計、制造、銷售各類高端五軸機床及其關鍵部件產品,生產能力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長。

  “我們就是在封鎖打壓中一點一點熬出來的。”回顧企業自主創新歷程,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於德海說,光洋集團堅持自力更生、自主攻關,二十多年如一日,先後攻關解決了系列化轉台、擺頭、電主軸、電機、傳感檢測裝置、刀庫、鑄石床身、自動化工裝、液壓站等各類機床部件,從此走上了“自主可控,替代進口”的發展道路,打破了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葉輪、葉盤類零件加工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五軸聯動高檔數控機床的“中國創造”。

  “我們面臨的既有‘卡脖子’問題,也有‘卡腦袋’問題。”董煜說,“卡脖子”問題主要集中在工藝技術上,“卡腦袋”問題集中在基本原理上。工藝上的進步需要反複試錯驗證和數據積累,基本原理上的突破需要長年累月的深入鑽研。“必須敢於啃硬骨頭、甘於坐冷板凳,以持之以恒的韌勁、慎終如始的毅力,奮勇攀登世界科技巔峰。”

  當前,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大國博弈和爭奪主導權的前沿陣地。必須深入總結科技攻堅克難的做法經驗,堅定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決心,著眼長遠戰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目標,選擇正確技術路綫,一茬接著一茬幹,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好,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朝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不斷邁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