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茶馬古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千年回響
http://www.CRNTT.com   2022-10-10 10:58:00


 

  到了宋代,吐蕃唃厮囉部控制了青藏茶馬古道,與宋王朝之間開展了規模龐大且長期穩定的茶馬貿易。宋朝還在四川設立了“提舉茶馬司”,制定了茶馬法,推動了茶馬貿易的規範化,使之成為官方控制下的經濟活動。建立元王朝的蒙古族本就是馬背上的民族,沒有通過茶葉貿易來獲取戰馬資源的需求,但為了西南地區的和平穩定,他們依然接過了發展西南茶馬古道的接力棒。元朝不僅修整完善了茶馬道路系統,把它確立為官道,還在青藏、川藏兩條線路上修建了40多處驛站,並對道路進行管理。終元一朝,西南茶馬古道暢通無阻,漢、藏、蒙、回等各民族在茶馬古道上自由往來。

  在此之後,明王朝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南邊疆和茶馬古道的管理,一方面繼承並強化了宋代的茶馬律法和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在元代驛路系統的基礎上開辟了碉門路茶道,使之成為當時茶馬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明朝官方的一系列努力,加上各族人民和各地方政權的支持,使西南茶馬古道空前繁榮起來,除了繼續發展青藏線茶馬貿易,在川藏線上還形成了黎州、雅州、碉門、岩州、鬆潘五大茶市。到了清代,西南茶馬古道的形態發生重大變化,形成了“以茶貿馬”和“以馬運茶”兩種模式並行的局面。一方面由於中央王朝的戰馬需求降低,官方茶馬貿易逐漸萎縮,但為了滿足藏、彝等民族日益旺盛的飲茶需求,清王朝持續擴大四川的“南路邊茶”“西路邊茶”貿易規模,並在北勝州(今雲南永勝縣)新設茶馬互市。另一方面,北勝州(後移至麗江)互市促進了滇茶的崛起,清朝實行的自由貿易政策又使以騾馬為運力的雲南民間馬幫成為發展古道貿易的重要力量,西南茶馬古道迎來了“以馬運茶”的時代,增添了又一重深厚的歷史內涵。

  西南茶馬古道的歷史從唐初延續到晚清民國,始終未曾斷絕,這離不開漢、藏、蒙、滿、羌、彝、納西等民族的共同努力。各族人民共同書寫了古道的歷史,也真誠地謳歌這條道路。“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里來”(黃庭堅《叔父給事挽詞十首》),“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湯顯祖《茶馬》),“茶葉沒有腳,經過馬幫馱……兩族兩顆心,相會在一起”(納西族民歌《相會在一起》),一首首詩詞、民歌,既是各族人民的真情流露,也是西南茶馬古道悠遠的歷史回音。

  共同創造燦爛的茶馬文化

  西南茶馬古道是經濟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西南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燦爛的茶馬文化,為古道注入了飲茶愛茶、開拓進取、包容互鑒、和平共處等文化內涵,塑造了它的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