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前進”到“復興”:法執政黨能否順利成年
http://www.CRNTT.com   2022-10-11 17:01:08


 
  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在經歷了被黃馬甲運動和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的首個總統任期後,在今年6月的議會選舉中,以共和國前進黨為主體的執政聯盟喪失了議會絕對多數,而極左翼領銜的左翼聯盟Nupes和極右翼國民聯盟卻實現了“兩翼包抄”,分別斬獲131和89個議席,這意味著激進反對派在議會中占據了近四成議席。整個法國政治生態,呈現出左右極端力量上升、中堅力量收縮的格局。

  在俄烏戰爭曠日持久、通脹危機短期難消的背景下,歐洲極右翼的上升勢頭一度停滯之後、又獲得了新的動能:歐爾班在匈牙利第四次連任,瑞典和意大利的極右派在議會選舉中取得突破,登堂入室取得入閣權乃至組閣權,此前法意關係不斷深化的良好勢頭戛然而止,這讓馬克龍更感受到危機。而在國內政壇格局中,鑒於社會黨和共和黨尚未恢復元氣,不出意外的話,極右派國民聯盟仍將是2027年大選中復興黨的頭號對手。在今年8月底的一次內部餐敘中,馬克龍明確聲稱:“我的責任,就是確保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不會贏得2027年大選。”在9月17日的復興黨成立大會中,他再次呼籲“團結”——“如果沒有團結,極端力量就會獲勝。”

  而在“團結”之外,馬克龍念茲在茲的另一個關鍵詞是“超越”(depassement),即超越傳統左右對立,走出一條中間派路線。他在創黨大會的視頻致辭中呼籲“我們需要繼續2016年啟動、旨在超越的美好政治探索……我們將開啟我們國家政治生活的嶄新一頁”,同時警告,要警惕試圖返回“舊秩序”的做法,這種做法看上去舒坦而不費力,卻忘了“舊秩序”已經一蹶不振。在外界解讀中,這番表態其實是努力消除自己陣營內的離心力,防止當初從左右兩大陣營吸納來的力量又流失回去,導致這個並不穩定的陣營分崩離析。

  但問題在於,更改黨名只能帶來短期的興奮,而從長期來說,必須要讓這條中間路線清晰地凸顯出來,才能在“後馬克龍時代”繼續秉持“馬克龍主義”(macronisme)。

  在長達五年的執政之後,所謂的“馬克龍主義”究竟意味著什麼?答案仍然模糊不清,甚至連創黨時期就參與其中的資深支持者也無法定義。馬克龍本人曾經在闡述政見時,頻頻使用一個近乎口頭禪的表達方式——“與此同時”(en meme temps),這個表述也一度成為媒體和政敵津津樂道的談資。實際上,這個表述和一度流行的“既要、又要、還要”有異曲同工之妙,凸顯出中間派不願走極端、也不願放棄任何重大議題的糾結心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