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空環境保護誰都不能缺席
http://www.CRNTT.com   2023-01-03 16:39:16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太空空間是無主之地,但空間中漂浮的太空垃圾卻是“有名有姓”,它們都是在人類一次次的航天發射中被帶上太空,然後因為各種原因開始了“四處漂泊”。雖然是人類製造,但對於該如何處理這些太空垃圾,人類社會卻尚未形成有效的規章制度。

  太空垃圾也有“國籍”

  太空垃圾問題如今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2022年4月,國際空間站借助俄羅斯“進步MS-18”號飛船的推進系統將軌道高度提升了約1.8千米,以規避與太空垃圾可能發生的碰撞。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表示,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每年平均進行11次調整。此外還需要進行機動規避,以避免空間站受到太空垃圾的影響。

  雖然太空垃圾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但對於太空垃圾的清理問題,國際上仍未達成有效共識。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清理太空垃圾目前可以說仍然是一項公益事業,沒有國際規章來強制要求各國去做。”但太空垃圾的確是有“國籍”的。楊宇光指出,如果太空垃圾對某一航天器造成了實質性損毀,通常情況下垃圾的所有方,尤其是垃圾來源航天器的發射國需要承擔相關責任。

  但目前國際社會並沒有專門管理太空垃圾的成熟規章,可供參考的祗有1972年的《空間物體所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規定,發射國對其發射的航天器在地球表面或行駛中的飛機造成的危害負有絕對的賠償責任。如歷史上來自美國天空實驗室空間站的多塊太空垃圾墜落在澳大利亞境內,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美澳雙方就賠償問題反復交涉。楊宇光表示,高昂的處理成本以及缺乏明確的回報激勵和責任劃分,都讓清理太空垃圾只能暫時停留在公益階段。

  減少垃圾產生各國在行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