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來北京自然博物館追溯大鯢的前世今生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6:13:50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新華網報導,您能想到嗎?我們平常說起的“娃娃魚”,也就是大鯢,竟然跟恐龍是同時期的生物。大鯢的骨架,是不是跟想象中的“魚”有點不同,大鯢並不是魚,而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是從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群,大多數古老的兩棲動物類群都在演化中滅絕了。但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它們發展出兩個分支,一個是我們現在常看到的兩棲類動物,另一個就是演化出了爬行動物。

  脊椎動物的登陸過程,是從總鰭魚到魚石螈,再到後期的蜥螈,蜥螈是朝著爬行類演化的代表,最後是異齒龍,此時就已演化出真正的爬行動物。

  恐龍中的小型獸腳類可能演化為了鳥類,比如馳龍。但是,這個說法依然存在爭論,雖然鳥類和非鳥恐龍在生物學上的構造很相近,但它們的化石證據還遠遠不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