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23-02-13 09:12:43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導下,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建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制度建設更加全面,制度功能不斷優化,保障範圍不斷擴大,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功能完備、安全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和諧穩定、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既充分肯定了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王明姬文章分析,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具有豐富內涵。其中,“覆蓋全民”強調的是保障範圍,要求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充分發揮兜牢民生底線作用;“統籌城鄉”強調的是縮小差距,要求社會保障體系在提高覆蓋面基礎上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提高農村及落後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公平統一”強調的是成果共享,要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安排進一步保證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安全規範”和“可持續”則是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更高要求,體現了戰略性前瞻性的長遠眼光。要提升社會保障基金安全可靠、規範運行的運營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穩定預期和充分保障。
  
  文章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從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角度看,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穩就業、保民生。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需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加大力度推動就業服務前延和政策落地;促進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堅持外出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並重,鞏固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成果。落實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加大保供穩價工作力度。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多措並舉抓好穩產保供。切實兜牢民生底線,擴大保障範圍、降低啟動條件,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擴覆蓋、提質量。在養老領域,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在醫保領域,加強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的有效銜接,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在就業領域,盡可能將靈活就業人員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各類就業群體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重統籌、防風險。統籌推進、一體謀劃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社會救助、住房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通過改革推進可持續發展。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能力,促進基金保值增值可持續發展。
  
  補短板、強弱項。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大投入,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福利事業,以及與之相關的護理保險、健康服務等,因地制宜加強養老服務供給,增強滿足各種需要的精準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