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23-02-15 09:00:14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發展是硬道理,人才是關鍵。改革開放後,中國抓住勞動年齡人口占比較高的有利時期,對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深入改革,破除阻礙勞動力流動的制度障礙,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優勢,推動經濟騰飛。新時代新征程,中國仍然具有人口總量規模優勢,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年齡人口占比趨於下降的新形勢,必須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豐富優質的“第一資源”。
  
  客觀看待人口結構變化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陸暘文章表示,勞動力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的要素。研究顯示,中國改革開放及其帶來高速增長的時期,與人口轉變的一個特殊階段是高度重合的。1980年至2010年,中國的15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以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長,而該年齡之外的依賴型人口則基本處於零增長狀態。兩類人口增長形成的這種剪刀差態勢,同時也表現為人口撫養比的持續下降,創造了一個人口機會窗口,其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正面促進效應,即所謂的人口紅利。這種人口結構可以為經濟增長帶來三個優勢:一是勞動力供給持續增加;二是快速的物質資本積累;三是人力資本得到提高。根據增長核算理論,經濟增長潛力的主要動力來源是:勞動力供給、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前3個供給側生產要素均與改革開放後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的人口結構優勢相關,這些因素共同發揮作用,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高速增長。
  
  要看到的是,人口結構總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2010年之後,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開始持續下降,與此同時,老齡化程度卻在不斷加深。截至2021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根據相關測算,中國將在2025年左右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035年左右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對於當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變動趨勢和人口老齡化加快的情況,需要全面客觀看待。首先,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是現代人口轉變的必然結果。當今世界,除少數移民型國家外,多數已完成人口轉變的低生育率國家普遍經歷或即將經歷勞動年齡人口不斷下降的過程。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到目前為止,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然較高。積極應對勞動年齡人口的變化,應統籌考慮規模和結構的變動特徵,把關注點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把握機遇,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效推動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長期協調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