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3-02-19 08:49:36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中國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階段的客觀趨勢,採取一系列舉措推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程鬱文章認為,新時代新征程,繼續做好城鄉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要抓住關鍵環節,健全體制機制,協同整體推進城鄉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文章提出,抓住窗口期,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後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必須認識到農民進城務工是個大趨勢,要把該打開的“城門”打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既是暢通國內大循環、釋放內需潛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需要,還是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應打破戶籍藩籬,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真正打破城鄉界限、身份差別,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

  整體統籌謀劃,強化城市對鄉村的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要從規劃建設上一體設計、一並推進,改變過去城鄉脫節、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在公共資源配置上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大農村道路交通、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創新機制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提檔升級,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實行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結對幫扶,探索城鄉聯動教研、名師網絡課堂等多種創新模式,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強化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鼓勵實行衛生人才“縣聘鄉用”“鄉聘村用”,加大力度選派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村醫,增加村衛生室藥品供應,推動省、市、縣醫院與村衛生室的結對幫扶和遠程醫療協作,完善村級醫療衛生巡診派駐服務,提高農村醫療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在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基礎上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縣域內統籌布局。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推進實現縣域內城鄉要素優化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產業融合化發展、城鄉商業物流順暢流通和城鄉經濟良性循環,提高縣城和中心鎮的集聚效能和輻射帶動鄉村能力。

  構建政策保障體系,激發農業農村內生發展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於“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從根本上說需要提高農村聚合資源要素的內生發展能力,改變資源要素從農村單向流出的局面,促進各類要素在城鄉間平等交換、雙向自由流動。要構建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強化財政、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激勵機制,加大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下鄉的保障和激勵力度,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協同發展。完善鄉村配套設施,為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為資本創造穩定增值的渠道、為人才創造幹事創業平台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在農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基礎上,穩定政策預期,引導好、服務好、保護好工商資本下鄉的積極性。探索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並依法享受相關權益的具體辦法,合理保障自住需求,以穩定的生活居住條件確保返鄉回鄉下鄉人員進得來、幹得好、留得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