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390家上市公司投資近千億元理財
http://www.CRNTT.com   2023-02-19 14:36:16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今年以來,不少手握大筆資金的A股公司籌劃“閑錢生錢”計劃,進行理財投資。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記者發稿,2023年以來,共計有390家A股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合計認購金額達968.39億元。

  專家提醒稱,應理性看待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現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應多注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具體資金結構,關注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投融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上市公司籌劃“閑錢生錢”

  2023年以來,上市公司使用閑置資金進行理財的動作不斷。

  2月16日,萬里石披露公告稱,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短期閑置自有資金,在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擬使用公司及子公司自有資金不超過1億元購買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2月15日,太湖雪、中天科技、華密新材均發布公告,擬使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記者發稿,2023年以來,共計有390家A股公司已經購買了理財產品,合計認購金額達968.39億元。與此同時,有超過200家公司披露了公司理財進展。

  從理財產品類型看,年內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主要包括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投資公司理財、信托等。從認購金額看,結構性存款最多,合計認購金額達700.85億元,占比超7成;其次是存款、通知存款和證券公司理財,但分別合計認購金額均不足百億元。

  從所屬行業來看,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多集中於幾個行業,即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汽車、計算機、基礎化工、機械設備、電子以及電力設備等行業,還有不少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購買了理財產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