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國內危機時,這些大財閥傾向於向外擴張,搶占資源和市場。當然,這種心理也受到日本自身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這種心理在政治思想上表現,也就是所謂的軍國主義思想。這是日本極右翼思想的內核。
二戰後,日本被美國占領。美國人也認為“財閥是日本最大的戰爭潛力”,曾對財閥進行了一些分解清算,並出台了最為著名的兩部法律:《集排法》和《禁止壟斷法》。但由於受美國實用主義因素的影響,上述措施均無一例外地沒有執行到位。這兩部法律後期還進行了不斷修改,為大財閥鬆綁。而戰後審判時,日本大財閥負責人也無一被列為戰犯。
此後,隨著冷戰的開始,尤其是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對日政策發生重大轉變。所以,日本60年代以後又重新形成了三菱、三井等幾大資本集團,左右著日本經濟。所以,日本政治雖然嫁接上西式民主,但其世襲政治的內核沒有改變,日本極右翼思想,特別是軍國主義思想延續至今②。
日本極右翼的一大訴求就是: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化的國家。所謂日本正常化,無非是給日本極右翼鬆綁,讓日本極右翼可以向外擴張勢力範圍。
日本極右翼對於日本國家正常化主要訴求其實就是一個:日軍正常化,即從自衛隊變成軍隊。而要實現這一點,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修改日本和平憲法。日本極右翼政客為了突破這一條限制,努力了70多年。直到最近十年,安倍晉三任內通過了《新安保法》,為日本未來出兵鋪平道路。而如今,岸田文雄政府又通過的安保三文件,通過緊抱美國大腿,加速了大規模武裝日本的進程,提升所謂的軍事“反擊”能力。這正在打破日本堅持了70年的和平主義做法。
第二,岸田文雄自身政治考量。世襲政治傳統嫁接上西式民主,催生了日本的派閥政治。安倍晉三本來是自民黨內最大派閥,在面對中美外交策略中有著一定的自主性。但是,日本的極右翼勢力中的某些勢力對日本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做法並不滿意,因為這並不能為日本的極右翼擴大勢力範圍提供通道。在他們看來,安倍晉三的做法衹能讓日本保持在兩國“小跟班”的地位,而不能使日本恢復東亞大帝國的身份。
隨著安倍晉三去世,更為偏右的岸田文雄上台了。但是,岸田文雄上台後,面臨巨大困境。他不比安倍晉三,對於自民黨黨內並沒有那麼強的掌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