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華文化論壇綜述:創造文明新形態
http://www.CRNTT.com   2023-04-15 00:15:19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鄭劍認為,“人類文明舊形態”的慣性作用是當前兩岸關係風高浪急的重要思想根源,中華民族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給兩岸關係復歸平衡並走向統一提供了強大推動力。兩岸應當攜手弘揚中華文化,豐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仁心耐心,遠離西方極端民粹;努力求同存異,進而實現求同化異;秉持民族大義,不斷增進兩岸民眾情感認同。

  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申曉若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有著開放性的特徵和意識形態上的融合基因,使得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具備可能性,使得馬克思主義可以作為另一種異質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里存在發展,並在不同時期與時俱進地產生一脈相承的理論形態。進入新時代,把兩者貫通起來,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應有之義。應當堅持理論創新,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深化現代化實踐,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調查研究中心主任 、副研究員趙森認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中國實際上正在建構的、源於更高層次認知的一個更高維度的文明形態。這種新型現代文明形態,既是中華文明“日日新、又日新”的最新形態,又是超越了西方模式的文明形態,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唯一性,為國情各異的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將會促進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平正義的方向變革,重塑世界文明的新格局,引領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

  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邵寶明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外存在著忽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地位,甚至貶低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潮。今後,我們要避免過分強調對異文化的過度理解和認同;另外,要注重對母語文化的維護和傳播,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而不同”的交往觀,“協和萬邦”的天下觀等理念內涵,緊貼海外受眾的思維方式、文化習俗、接受習慣、借助各類外宣媒體和海外社交媒體開展輕量化、差異化、精準化對外傳播。促進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堅持與世界各國(地區)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在深度互動中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抱世界。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穆斯林》雜誌主編敏俊卿、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原副會長洪長有認為,對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宗教典籍的文本內容開展現代詮釋和深入研究,既有利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也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我國伊斯蘭教教義教規的中國化闡釋。

  廊坊師範學院明史與明代文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曾磊認為,目前復興儒學的呼聲往往淪為“雷聲大、雨點小”,原因是儒學並未進行徹底的現代化轉型。儒學文化不接“地氣”,無法呈現強烈的時代張力,難以獲得穩定的傳播平台。建議推動儒學自身的創新,將封建儒學和現代儒學相分離,讓儒學為現代化社會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