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減負賦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http://www.CRNTT.com   2023-03-21 10:21:34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網評:減負賦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大各類人才計劃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

  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國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生力軍,也是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的重要人力資源,更是建設科技強國、創新中國的動力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批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天宮”覽勝、“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北斗”導航……其背後無不澎湃著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青春力量。據《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20)》,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已超1.1億人,其中39歲及以下的青年才俊近八成,未來其年輕化特點和趨勢將更加明顯。

  實踐充分證明,青年科技人才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力,他們精力旺盛、創新活力較強、對新事物的感知和捕捉更加敏銳,是我國基礎研究人才隊伍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他們既能挑大梁,又能擔重任。如果在他們的成長關口減負賦能,厚植創新創造的“土壤”,提供更加豐富的“營養”,就可能縮短成才周期,催生更多創新創造優秀成果。

  不過也要看到,從事基礎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正處於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他們不但面臨著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壓力,而且也面臨一些難題,如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狹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較重等。當前,一些大學普遍採用“非升即走”的學術競標賽制,不少青年科技人才為此背負過多的學術和行政任務;個別高校和科研機構甚至採用KPI關鍵業績指標考核辦法,磨損了一些青年研究者的奮鬥激情和創新動力。此外,基礎研究大多跨專業、跨行業、跨學科交叉融合,耗時長、見效慢,且失敗的風險較高,需要研究人員投入更多的資源,耗費更多的精力和人力,難免使他們望“研”興嘆、畏首畏尾。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基礎研究挑大梁、擔重任,就要為他們減負賦能,培植好成長沃土,拓展創新創造的廣闊空間。如此,方能讓他們安心靜心坐住坐穩“冷板櫈”,進行自由探索和原始創新,創造更多“從0到1”甚至“從1到N”的躍升,讓更多創新創造活力競相湧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