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愛滋患者心臟病風險 中大“一眼”辨識
http://www.CRNTT.com   2023-03-24 14:37:28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記者張凱晴報導: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臨床研究及生物統計中心、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和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合作,以“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ARIA)”技術,透過拍攝視網膜圖像(俗稱“眼底相”)識別相關的視網膜特徵,計算HIV感染者的心臟病風險,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超過90%。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PLOS ONE》上發表。

  為盡快對高危人士採取介入措施,以減低HIV感染者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先決條件是需要一個簡單而精準的評估工具計算個人風險。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雷頌恩解釋,現存各種傳統的風險預測模型都並非為HIV感染者而設,因此需要尋找一個最適合他們的評估工具。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招募了115名伴隨一種或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HIV感染者參與研究。新的風險預測模型結合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和和視網膜特徵進行分析。

  識別視網膜特徵

  研究對象當中有71人(62%)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23人(20%)則通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測出患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研究人員利用儀器為所有參加者拍攝視網膜圖像,透過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再進行分析,識別相關視網膜特徵。結果顯示以新型風險預測模型評估HIV感染者患上兩種主要冠狀心臟病的風險,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超過90%。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臨床研究及生物統計中心主任徐仲鍈總結,研究證明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可作為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工具來評估高危人士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而結合視網膜特徵和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的風險預測模型則能最準確地預測冠心病,特別是阻塞性冠狀動脈心臟病,比傳統的心血管風險預測模型優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