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建造業人手短缺,房屋署在東湧第99區的新公屋項目,成為全港首個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MiC)建築法建造的公營房屋項目,興建12層高的住宅大廈,提供大約200個單位,預計2025年完成。房屋署表示,初期建造成本較傳統建築法貴約一成,但可節省約兩成建造時間。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出,希望更多項目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在房屋供應上做到提速、提效、提質、提量,未來10年的後5年期,將有不少於一半的公營房屋項目採用“組裝合成”法,而隨著大量應用,造價料會下降。\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東湧第99區項目有五幢公屋大廈,當中第五座採用MiC建築法,房屋署項目團隊在現場建造了兩層高、一比一的MiC建築法模擬搭建單位,為MiC建築法作實體測試,以檢視設計和組裝細節,讓承建商實際施工更加暢順及確保建造質素。
房屋署昨日安排傳媒到現場參觀,房署助理署長梁洪偉表示,東湧第99區屬新填海區,土地較平坦及寬闊,鄰近有第16A地盤空地,可提供物流及臨時儲存地方,有助全面評估MiC的建造事項,包括大量組件交付、儲存、現場安裝物流等安排。
涉及四種戶型單位
該項目採用MiC建築法興建的涉及四種戶型單位,由供一、二人居住,以至供四、五人居住。梁洪偉稱,希望測試每種戶型的拼合、可建性及效率等,以優化其建築設計和組裝細節。
記者在現場參觀了一至二人單位、二至三人單位,以及三至四人單位,每個單位由二至四個“盒仔”組裝而成。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預制部分,包括室內外油漆、廚房廁所裝修及組件內電線、電掣等的工序。組件內的基本生活設施,如洗手間的馬桶、晾衣架、洗手盆及墻上瓷磚和窗花,均預先在內地廠房安裝,再一並運送到港組裝。記者現場所見,每個單位都已配備基本裝修、間隔和設備,與現行公屋標準單位相若。
智慧監控生產進度
為配合推進MiC,房委會應用智慧工程資訊管理界面,當中會顯示項目資料和提供工程即時監測界面,以監控工程進度及安全數據等;管理界面額外加入MiC監測界面,顯示內地工廠生產、運輸和地盤現場裝嵌的情況及進度等,提供最新的工程資訊,方便團隊監察進度和工地建築安全。房署亦搭建以“機電裝備合成法”建造的模擬機電房,試驗該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
梁洪偉稱,MiC技術仍在發展初期,建造成本較傳統建築方法貴約一成,但建造時間縮短兩成。第5座將於今年第4季開始組裝,有望5日興建一層20個單位,預計3個月可完成。房委會並將在觀塘德田街公營房屋項目、前安達臣道石礦場R2-6及R2-7地盤採用MiC建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