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鬆站在漢聲書店的門前(3月29日攝)。(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台北有一條不起眼的巷弄,因一家出版社而得名“漢聲巷”。它的書店入口造型是個“大葫蘆”,有人曾開玩笑問,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主人說是“文化”這帖良藥。
1971年《漢聲》雜誌啼聲初試,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在這條小巷裡,一群人默默耕耘,從翩翩文青堅守成為鶴發老人,只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給匆忙的時代留下一點厚重的記憶。
黃永鬆就是創辦者之一,杖朝之年的他身材高瘦,精神矍鑠。他說,我們中國人兩腳要站得穩站得直,沒有氣力不行。氣力從哪來?從文化之根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