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蘇南鄉鎮企業發展追蹤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23-05-06 11:30:47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在改革開放的歷史篇章中,鄉鎮企業曾經盛極一時。作為國內製造業領軍板塊,以蘇州、無錫、常州為代表的蘇南工業前身可溯源到20世紀80年代迅猛發展的鄉鎮企業;而鄉鎮企業的前身社隊工業,曾因其蔓延生根、生命力頑強,被費孝通先生稱為“草根工業”。

  記者近期發現,經歷40多年變遷,當年的“草根工業”正逐漸向中高端製造業跨越,正直面引才難、傳承難、供地難三大坎。

  “引才難”怎麼破?

  “招工難”是近年來多地製造業面臨的難題。對於傳承至今的蘇南“草根工業”而言,隱藏在“招工難”背後的是“引才難”。記者在蘇南一個“工業村”走訪時,看到20世紀90年代建設的一棟“人才樓”,如今墻角灰舊,已改作他用。行走在蘇南基層,很多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懷念鄉鎮企業發展初期的“星期天工程師”。

  記者在無錫一家電器公司遇見年近六旬的王建偉,他在這家工廠已經工作了35年、如今擔任工會主席。他依然記得工廠當年向上海請“星期天工程師”的舉措。“村辦企業地位低,除了找人才,找原材料、發貨都要找關係。”

  1982年在江陰幾間破房子裡靠9700元資金起家的江陰市一家製造企業,如今發展成知名製造企業上市公司。記者找到了建廠之初就在該企業打拼的七旬初創人。多年負責技術研發的他總結企業成長經驗,就兩個字——“挖人”。開始是就近招大學生,後來面向全國挖人才。“不少設計院、研究院的人才被挖到我們這裡。”他回憶,工廠當年建起了“人才樓”,24小時供應熱水,他們一兩個月的收入有時相當於原單位一年工資總和。

  這些年來,這家企業聚力開拓新產業領域,有的項目投資數億元,不少業務是創始人從未接觸過的。“關鍵是要挖到經驗豐富的熟手,如技術師、技術主管,重點把本行業前3名企業的人才挖過來。”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