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頭等大事
http://www.CRNTT.com   2023-06-23 08:46:53


   
  樹立大食物觀。這是新時代優化配置農業資源、統籌利用國土資源,保障食物有效供給的戰略需求。要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文章強調,一是強化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和政策支持。必須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具體來看,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不斷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讓農民種糧不吃虧、有錢掙、多得利。同時,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決不能讓重農抓糧吃虧,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
  
  二是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必須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要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要提升耕地利用效能,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還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提高單產、降本增效,研究制定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綜合性方案,著力提高土地生產率和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三是持續提高糧食儲備調控能力。糧食儲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應對突發事件、維護市場穩定的“壓艙石”“穩定器”。要科學確定糧食儲備功能和規模,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健全糧食儲備運行機制。要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完善監測預警體系,保持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要提高應急儲備能力,推進糧食流通現代化,健全交通運輸網絡和配送體系,切實解決應急配送和供應“最後一公里”問題。
  
  四是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引導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發揮自身優勢,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要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推動全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五是加強國際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要立足培育農業國際競爭新優勢、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用足用好國際農業資源,通過多元化糧食進口渠道和農業科技合作擴大世界糧食總供給,提高農業食品國際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要加強全球農業投資貿易與市場風險監測,促進風險防控關口前移;加快培育全球性農業食品企業,鼓勵企業深度融入全球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及貿易產業鏈、價值鏈與供應鏈;不斷完善和強化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拓展農業國際合作,構建安全可控、持續穩定的全球農業食品供應網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