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回流政策的三個階段
美國“製造業回流”戰略有其深厚的政策傳統和歷史根源。
1791年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就在向國會提交的《關於製造業問題的報告》中強調應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並提出“工業立國”思想。此後美國曾多次進行過產業政策調整和轉型升級,積極適應技術變革和市場變化,曾經為美國發展成為世界強國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在這些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在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成為全球工業強國。20世紀中期到後期,美國從工業社會轉變為服務社會,在以輕工業為主導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成為全球服務強國。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美國從服務社會轉變為信息社會,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率先成為全球創新強國。
在這些歷史階段中,美國都通過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保持了經濟的增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的產業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化持續推進、科技快速發展,加速了全球產業鏈重組分工的深化,帶動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全面爆發,在傳統製造轉變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柔性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的大趨勢下,美國製造業尤其是在新能源、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新興技術領域,不僅面臨傳統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更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強烈衝擊。20多年來,美國大量製造業企業和就業崗位持續流失,製造業占美國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政府重新審視製造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並提出以製造業回流為主要抓手的再工業化戰略目標,希望通過推動產業回流來修復和提升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