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中國夏季外交帶給世界更多確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6-27 12:50:48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網評:中國夏季外交帶給世界更多確定性

  來源:大公報 作者:宇文

  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到國務院總理李強訪歐,再到四國總理來華參加天津舉辦的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並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夏季外交維持春季外交的熱度。在國際關係複雜變化的趨勢下,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的情勢下,中國夏季外交帶給全球更多確定性。

  布林肯訪華,雖然不可能化解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但讓印(亞)太區域和全球鬆了一口氣。總理李強訪歐,既是中歐關係的延續,也是全新開始。毋庸諱言,德國基於國內“紅綠燈”的政治格局,該國對華經貿和外交上出現了忌憚心理。總理李強訪歐首站選在德國,既是為了深化和拓展中德關係,也是為了消弭德國對華日漸增加的“競爭”心結,讓中德關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

  令美遏華戰略破功

  法國發揮著歐洲戰略自主的關鍵作用。在總統馬克龍的訪華後,他直言法國不應成為美國的附庸,在台灣問題上也不會成為美國的追隨者。近日,馬克龍又直言北約不應擴大到北大西洋之外,強調“如果我們推動北約擴大光譜和地理範圍,我們將犯一個大錯誤。”法國和美西方的大不同調可謂真知灼見。一方面,法國一直堅持歐洲戰略自主,也繼承了戴高樂主義的大國風骨;另一方面,馬克龍的說法符合法國和歐洲的戰略利益。

  中法、中歐經貿關係已經深度利益攸關,2022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5416.7億元人民幣,佔中歐貿易總額的9%。馬克龍訪華收穫了豐厚的經貿大單,除了核電合作,還有200億美元的空中巴士採購大單。更重要的是,法國和歐盟面臨著疫後經濟復甦的重任,卻承受美國高通脹和金融系統風險的雙向傳導,難以靠美國“引擎”法國和歐盟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