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在經濟遇到較多困難挑戰時,人們對於改革的期待更多。當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望繼續深化,成為盤活宏觀大局的關鍵一招。
7月中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為主線,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此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提出,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促進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將更大程度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其一,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為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須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讓農民在改革中有更多獲得感。
其二,從提振國內需求、提升經濟效率角度看,也需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釋放農村消費潛力。雖然上半年經濟同比增幅達5.5%,但二季度環比增速下行。在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的背景下,須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居民最終消費需求。相較而言,低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因此,從經濟效率提升角度而言,也應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其三,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角度來看,衹有真正打通城鄉、提高廣大農民收入、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才能支撐起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
目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在以下領域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繼續延長。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從1983年前後開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為15年。第二輪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不變。據此,為穩定農民預期,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將延長。
同時,農村宅基地如何改革和管理、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如何入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如何規範化等有望進一步明晰。
因此,這項改革意義重大。不過要注意的是,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在改革進程中必須由點及面、審慎穩妥推進,確保“不翻燒餅”、不走彎路。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