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周躍輝文章認為,加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的深度融合,是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文章分析,從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的角度看,“四鏈”深度融合是重要抓手。科技創新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領域,需要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商品化、產業化、生產、銷售等眾多環節的支撐。其中,技術、產業、資金、人才等要素尤為重要。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項重大發明創造,都需要一系列創新要素作為基礎。黨中央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重要部署,推動科技強國建設,這就必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速聚集技術、產業、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使各鏈條各環節一體推進、一體設計、一體部署。通過優化配置要素資源,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教育緊密結合,增強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力、戰鬥力。
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看,“四鏈”深度融合是重要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要求在經濟體系中能夠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這就涉及宏觀經濟運行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必須使這些環節有機銜接、循環流轉,而“四鏈”深度融合恰好能夠為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創新鏈能夠將從基礎研究到成果產業化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推動其高效運轉;產業鏈能夠將從產品研發到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促進其緊密銜接;資金鏈和人才鏈能夠把不同環節的資金和人才要素集聚起來,從而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貫通運行。由此可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其實質就是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高效配置。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可以打通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的堵點、卡點、斷點,從而形成更加高效、穩定的供給能力,同時又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從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暢通運行。
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四鏈”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包含“實現高質量發展”等內容。沒有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就難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沒有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就缺少重要的物質基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深度關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四鏈”深度融合可以說是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方面相協同的具體體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使各鏈條相互配合併高效協同,有利於促進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構築起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最後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不僅加速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而且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推動生產關係變革,給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帶來廣泛深遠影響。我們要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更好服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