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來故宮,赴一場茶文化盛宴
http://www.CRNTT.com   2023-09-12 10:49:28


 
  茶香四海

  茶在中國的普及,使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群因茶而相互交流。茶在世界範圍的傳播,使不同國家的文化因茶而彼此交融。

  茶馬古道指中國西南、西北地區以茶葉和馬匹為主要交易對象、以馬幫為運輸方式的商品貿易通道。它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促進了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也催生出新的茶飲形式。茶與牛乳、酥油融合在一起,成為游牧民族十分喜愛的飲品。

  多穆壺是蒙、藏、滿等民族盛裝奶茶或熬制酥油茶的器皿,“多穆”為藏語發音,即奶茶壺之意。清代宮廷日常生活和筵宴慶典中多飲用奶茶,自康熙時期開始,清宮制有木質、珐琅、漆器、瓷器等多種材質的多穆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粉彩八吉祥纏枝蓮紋多穆壺、銅胎掐絲珐琅勾蓮紋多穆壺、紫漆描金纏枝蓮紋皮胎多穆壺等,見證了奶茶在清宮的流行。

  中國茶文化對東亞地區影響深遠。唐代初年,茶已被新羅國王列入祭品之列。9世紀上半葉,入唐使節將茶籽帶回朝鮮半島種植。10世紀中葉,隨著中國青瓷技術東傳,朝鮮半島窑工模仿唐代茶碗燒制出青瓷茶碗。12世紀創燒出獨具特色的鑲嵌青瓷,其裝飾工藝複雜,燒造難度高,成為高麗青瓷的代表。展櫃裡有一件朝鮮15—16世紀的鑲嵌青瓷雲雀紋筒式碗,造型端莊,紋飾雅致,表現出與中國瓷器不同的朝鮮文化特色。

  唐代,包括飲茶在內的中國文化經由遣唐使、遣唐僧傳入日本,飲茶之風始在日本上層社會流行,時稱“弘仁茶風”。南宋時,留華的禪僧榮西將禪與茶同時帶回日本,飲茶成為禪修的輔助方式。16世紀,日本“茶聖”千利休完成了茶文化的本土化改造,日本茶道文化正式成形。

  茶箱是日本茶道中用於儲存和攜帶茶器的盒子,盒內置成套的茶道用具。展廳裡陳列著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的一套螺鈿竹雀紋籠地茶箱和茶具,茶箱為明末清初時中國製造,茶具包括日本唐津窑茶碗、黑漆茶棗、漆茶筅筒、漆茶巾筒、漆點心盒和清代青花四方茶罐。

  茶葉在亞歐大陸上的傳播由來已久。17世紀,中俄之間由政府主導的商貿通道正式形成,因主要承擔茶葉貿易與運輸而被稱為“茶葉之路”,又稱“萬里茶道”。隨著中國茶葉的輸入,飲茶在俄國社會迅速普及。俄國民眾喜飲甜茶、濃茶,在茶中加入糖塊、檸檬或牛奶,並搭配茶點。來自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漆繪飲茶圖托盤、珐琅彩仕女圖壺、成套銅雕花卉紋茶和咖啡用器等文物,體現了19世紀俄國民眾的飲茶風尚。

  茶炊是俄式茶飲中特有的器具,其造型類似煮壺,由居中的煙囪和四周的爐膛構成,下設足,上覆蓋,是一種可燒開水並具有保溫功能的器皿,衍生出繁雜的式樣,被譽為“桌上將軍”。展廳裡可以看到兩件19世紀的銅茶炊,體形碩大,其中一件為花瓶造型,金光燦燦,表面裝飾著複雜的壓花紋飾。

  17世紀中期,荷蘭人開始大規模地把茶葉運往歐洲銷售,並把中國的紅茶帶入英國。從此,中西海上茶葉貿易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歐洲人還仿照中國瓷茶具、宜興紫砂器燒制陶瓷茶具,其造型和紋飾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此次展覽中展示了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風”茶具,如英國沃克斯豪爾瓷廠燒造的軟瓷印花青花庭院圖茶葉罐,德國麥森瓷廠燒造的紅陶模印花卉紋壺、珐琅彩描金人物圖杯及杯托等。

  茶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萌發新芽,異域茶風又吹到中國,為中國茶文化增添新彩。清代宮廷中既有來自歐美和東亞諸國的各式茶器,也有中國工匠仿東洋或西式裝飾風格製作的茶具。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日本銀鳶尾花紋茶具套裝、法國藍釉描金壽字紋茶具、俄羅斯銀刻花雙耳六足盤等,展現了開放包容的氣象。清乾隆銅胎畫珐琅開光山水花鳥圖八棱提梁壺精致華美,集金屬、珐琅和金星玻璃等多種材質於一體,其造型、裝飾工藝仿自西洋茶壺,裝飾圖案則保留中國傳統繪畫趣味,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銅胎畫珐琅精品。

  千百年來,茶從中國走向世界,在各國人民的共同創造下,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茶文化世界地圖。如今,茶以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活躍於當代人的生活中。

  欣賞完展覽,觀眾還可以到故宮午門東北崇樓的茶文創體驗空間進一步領略茶文化的魅力。此空間是以千尺雪為主題的故宮茶文化文創體驗與展銷空間,融合漢白玉雕、榫卯技藝和紅墻色彩元素,讓觀眾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意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