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科普之翼”越來越有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9-25 16:02:25


 

  助力鄉村振興、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科普處處有為,大有作為。

  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大歷鎮的竹蓀種植業遠近聞名,這裡面有科普工作者的功勞。“土專家”高允旺破解了竹蓀種植產量低的難題,為山區農民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子。看到菇農缺乏種植技術,他又當起科技特派員,開辦“產銷科普超市”,組建農民科普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基層。

  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像高允旺一樣,廣大科技特派員奔赴鄉村振興一線。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激發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科普服務和科技培訓成了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連心橋”。

  陝西省西安市中心醫院眼科主任杜兆江發起成立西安市中心醫院眼健康科技志願服務隊,一邊義診,一邊普及科學用眼知識;中國科學院發布科技支撐“雙碳”戰略行動計劃,“雙碳”科普成為其中重要內容;貴州省平塘縣大窩氹,依托“中國天眼”建起特色天文小鎮,熱愛天文、崇尚科學的訪客紛至沓來……

  2004年,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首個全國科普日應運而生,至今各地已累計舉辦活動40多萬場次。

  豐富科普供給、創新傳播方式,為更多人打開科學大門

  “在學校裡,聽課的是幾十、幾百人;在網上,聽眾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借助互聯網,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找到了與年輕人對話、傳播海洋知識的好方法。

  兩年前,汪品先在網絡視頻平台上開通科普賬號。他的講解妙趣橫生、深入淺出,迅速引起年輕人的關注,粉絲數超過170萬,最多的一期視頻播放量超過400萬。

  直面數字化浪潮,新時代科普信息化深入推進,“互聯網+科普”驅動傳播方式創新,讓科學知識走入生活。

  傳播渠道更多。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普中國平台已發布原創科普視頻2.96萬個、科普圖文23.22萬篇,逐步打造為重要的科學傳播品牌和科普資源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