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鄉村插上數字化翅膀
http://www.CRNTT.com   2023-09-27 09:12:03


 
  傳統村落有了“數字檔案”

  過去,依靠手繪或者照片的形式才能將村落的景致、民房民居等記錄下來。如今,依靠數字技術,清晰可見村落中的傳統建築,精度可以達到2厘米。

  門頭溝區是北京市首個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區。為更好地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多名專家帶著助手、學生前往村中,運用無人機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對村落的整體風貌、院落建築細部等信息進行全方位采集。

  在“門頭溝區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平台”上,爨底下村的全貌十分逼真,村落依山而建,建築錯落有致,透露著濃厚的文化和生活氣息。

  不僅如此,專家團隊還在部分鄉村開展口述史研究,通過錄音、視頻、照片、文字等,全方位記錄鄉村的文化記憶、鄉村故事、村民期盼。

  在古村落的保護過程中,涉及開發利用、農房修繕補償等諸多問題,數字技術也可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現場測繪、入戶訪談和影像采集等,一個農房修繕改造獎補資料庫建立起來。

  有了資料庫,設計師可以查詢村落的整體情況,各家的基本情況,為設計提供相關依據;政府工作人員可在線審批、管理、監督農房修繕情況;村民可在線申請農房修繕獎補。可謂一舉三得。

  門頭溝區委農工委書記、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文凱表示,搭建相關數字平台,可實現對農房修繕改造獎補的輔助功能,以及對傳統村落影像、地理信息數據與場景的數字化檔案管理功能。

  水稻“雲種植”拓寬銷路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永安村,放眼望去,是成片的稻田。長長的木板游步道穿梭其間,蟲鳴與稻浪聲相叠,讓人流連忘返。

  永安村擁有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圍繞水稻,結合著數字技術,這裡的村民有了新的致富路——水稻認養。

  村外的人,誰對水稻種植有興趣,就可以認養一畝水稻,等到收穫,這畝水稻出產的稻米就會送到認養人手中。認養人還可以隨時來村里查看自己認養水稻的長勢,如果有事來不了,可以在相應數字平台上查看,直接實現“雲種植”。

  這樣不僅解決了農民種植水稻的銷路問題,還能夠吸引遊客前來旅遊,拉動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等增長。

  這一切要歸功於“鄉村數字認養平台”的開發,項目由浙江力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江負責,打造以數字化技術推動農文旅融合的商業新模式,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以認養模式為核心,通過前沿技術及數智化運營,賦能農產品上行及遊客下行。

  據悉,永安村的水稻搭載上“鄉村數字認養平台”後,2021年、2022年累計認養水稻田1300畝,總收入達900萬元,兩年累計客流量28萬人次。稻米客單價從最開始的8元/公斤增長到26元/公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