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豐富意蘊
http://www.CRNTT.com   2023-09-29 08:07:14


 
  “新質生產力”是以新產業為主導的生產力

  文章認為,產業是經濟之本,是生產力變革的載體及其具體表現形式。離開了產業,技術創新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產力變革也將因此失去其基本支撐。經濟發展從來不靠一個產業“打天下”,而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靠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持續迭代優化。“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過程,就是對產業體系進行系統化重建的過程。當前充滿活力的海洋產業、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新產業,無一不是由新技術帶來的新產業,進而形成的“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技術新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繫。2020年考察浙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同樣指出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此次在黑龍江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相關聯,一方面說明我們要以5G、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為發展契機,不失時機地培育“新產業”;另一方面說明,“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將成為生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加速培育“新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在“新質生產力”生成中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它們也將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陣地。這要求我們要積極開展前瞻性頂層設計,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產業生態環境,提高研發投入支持力度,提升成果轉化率,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釋放更多“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以產業升級為方向的生產力

  文章分析,產業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生成緊密相連。產業升級是指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而“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恰恰是一個要素質量提升和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的過程,推進社會生產力的總體躍升,必須以產業升級為現實路徑、為前進路向。

  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關係。與傳統產業相比,新興產業因其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產業輻射面廣等特點,使其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競爭的關鍵點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並不是絕對隔離絕緣的,傳統產業不等同於落後產業,強調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也不是簡單化地拋棄傳統產業。這意味著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新興產業,高度依賴傳統產業作為基礎、提供技術支撐。所以,在論及東北全面振興之路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以產業升級為方向,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扎實推進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傳統製造業升級,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產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這意味著,以產業升級為導向,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是當前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關於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協調發展及融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重點領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又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傳統製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生態將不斷趨好,這不僅有助於集合行業上下游相關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和政府公共部門等的創新力量,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的發展打造“數據空間”,還有助於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而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演化生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