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9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有關工作。我們要準確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定位、階段性特徵以及面臨的環境條件變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新型工業化道路為何強調中國特色?
廣州日報發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文章介紹,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進工業體系改革,但各國推進工業體系改革的目的和方式各不相同。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各國基於本國國情,探索最適合自身的工業發展模式,中國也不例外。
美國在奧巴馬執政時期提出“再工業化”的口號。美國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美國工業早已出現空心化,故美國“再工業化”的目標是重整、復興美國製造業。而在實現路徑上,美國的做法是以政府補貼、技術強制、貿易制裁等手段來實現高端製造業回流。高端製造、先進製造具有較高的產業附加值,美國試圖通過引導高端、先進製造業回流來提振美國就業,這些產業較高的利潤率也能更好覆蓋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但從結果看,美國的“再工業化”成效並不明顯。實施近十年,美國掉入了高通脹泥潭不能自拔。
德國在2013年提出“工業4.0”。歷史上,德國是傳統製造強國,德國推出“工業4.0”的目標是對工業進行深層技術改造。由於之前數次工業革命都是由技術驅動,德國深信技術融合能夠推動工業發展,實現生產力水平提升。德國“工業4.0”有顯著優勢,相比於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德國有很好的工業和技術基礎,但德國“工業4.0”也存在局限性,那就是其過度聚焦生產端技術改造,而忽視了需求端,德國企業適應市場方面反應遲緩。例如,2023年中國鋰電池車在歐盟大受歡迎,德國BBA(奔馳、寶馬、奧迪)造車巨頭在內燃機時代的技術積累優勢不再,卻又錯過了鋰電池車的技術、規模積累期。
中國新型工業化不同於美國“再工業化”,其以自身創新動力為基礎。中國新型工業化也不同於德國“工業4.0”,中國企業不局限於技術突破,而是通過知識化、數智化、全球化、生態化等方式來增強中國工業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