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國際經濟格局和經濟全球化進程複雜多變,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一系列挑戰。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世紀疫情影響深遠,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較長一個時期的“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循環模式動能明顯減弱。同時,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發生顯著變化,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18%左右。一方面中國經濟更具競爭力,但另一方面中國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減弱、競爭性加劇;一方面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力擴大,但另一方面受世界經濟不穩定影響,特別是受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系統性風險的衝擊程度加劇。
綜合來看,我們必須科學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首先,機遇和挑戰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機遇更具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複雜性、全局性。其次,機遇與挑戰的相互關係發生了變化,我們的判斷是危和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就前所未有。再次,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是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係。要看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衹有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不斷壯大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在宏觀上,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實現供需良性互動、趨於均衡的發展;在微觀上,高質量發展是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以新動能支撐的發展;在結構上,高質量發展是城鄉、區域、產業間協調的發展;在風險防範方面,高質量發展是穩健、安全、有韌性的發展;在對外開放方面,高質量發展是以制度型開放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外聯動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明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回答了處在新的歷史方位的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其中,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發展理念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是發展實踐的先導。理念不轉變,發展方式不可能轉變。但理念不能停留在理念上,必須貫徹於實踐。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厚植發展新優勢,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衹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處理好產業發展中的虛實關係,處理好城鄉發展與區域發展的平衡關係,處理好全面對外開放與自主發展的關係,堅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內部可循環,並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應該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主線,以創新驅動為戰略支撐,以高水平開放為戰略前提,以穩中求進為戰略方針,更好推進現代化建設。具體來說,一是要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動力和可靠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者具有內在一致性,都是為了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準確把握有效結合點,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從而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二是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要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三是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要順應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規律和歷史趨勢,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握產業結構演進規律,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協調推進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是要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暢通城鄉經濟循環。衹有實現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要協調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五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完善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戰略任務、戰略階段、戰略要求、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高質量發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創造新的發展奇跡,為發展自身和造福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